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2013-09-05李继良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践初中数学创新

李继良

摘要:创新式的教学方式自新课改以来逐步为各学科所重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创新式的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理性思维教学的优势,将创新实践贯彻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以新颖的导入为开端

“万事开头难”,却又有“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初中数学来说,良好的导入胜过苦口婆心的讲解,巧妙的导语能将学生灵动的思维激发出来.良好的导入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导语对教师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能够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好的开端会带来好的收获,巧妙的导入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例如,教师在教授相似三角形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几何知识,利用多媒体展示以前学习过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再次复习,拿出相似三角形与之形成对比,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产生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来诱导

数学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做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并非易事.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亲切感,让数学作为学生身边的事物出现,让学生在看见某一事物时能够联想到数学书本中的相应知识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源自于生活的事物举例,教师在讲授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提问:“学生,在你们身边其实有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找出来吗?”学生踊跃回答:“有蝴蝶,水瓶,椅子,桌子,黑板,教学楼,窗花……”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正确的总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数学知识重归生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演示法教学两种妙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演示法越来越为教师所青睐,它用最直观、最生动的表达方式,将课堂重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了重要的导航作用,为学生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1.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

教师作为演示的核心力量时,可通过实物道具展示、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辅助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书本知识的立体形象,培养学生对于实物的感知力,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时,可提前准备道具纸板:平行四边形纸板,三角形纸板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学生展示图形的组合方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深深印在脑海中.

2.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近年来新课改着重强调的一个方面.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式的枯燥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担当引导者、领路人的身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演示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A校举行文艺演出,5位评委为节目打分,在五个分数中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实际分数.学生根据问题,扮演五位评委,分别亮出自己的分数,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理解了题意,顺利地将题解出.在这一过程中,负责表演的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帮助其他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及时理清思路,解决难题.

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现今数学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强调重视学生个性的突出,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提倡突破正确答案,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仅需要教师反复揣摩,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规律,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几方面问题:1.问题的设立不能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要紧紧抓住知识点;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够因材施教,在满足思维灵活学生的需求的同时,还要激发普通学生的挑战欲望;3.问题本身要具有灵动性,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4.切忌枯燥乏味,要让学生感觉到趣味性十足.

例如,A客人到B店主的店里买了一双拖鞋,拖鞋成本18元,卖21元,A客人拿出100元给了B店主,B店主没有零钱,只得拿着100元去C店主处换了100元的零钱,并将79元找给了A客人,后C店主发现钱是假的,B店主只得还C店主100元,问:B店主亏了多少?这一问题的设置,十分有趣,立时激起学生兴趣,在反复解答后,得出:B店主亏了97元.学生在解答这一题目的过程中,被题目绕来绕去的内容所吸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思考,达到了教师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动配合,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踏实摸索,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使得新课改显露出其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中心初级中学 (211621)]

猜你喜欢

实践初中数学创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