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3-08-22陈超
陈超
摘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是否有效,关键的关键是看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了什么,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所以,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而不是课上完了就结束了,要让学生乐学、自学、会学.本文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有所收获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兴趣;思维能力
一、情境创设要有效
每一节课都能创设情境,但是,只有精心创设的有效情境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所以,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我带了一个小时候玩的铁环,还有一个用木头制的方形环,在班级演示了滚铁环,并让学生模仿,再找另一名学生,滚方形环,让两名学生讲感受.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他们的热情,通过他们的直观观察和亲身感受,来体验“圆的性质”.这样有效
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情感注入要有效
课堂上教师要付诸情感投入,不能上“独角戏”的枯燥课.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用心去关爱学生,师生之间搭起情感的桥梁,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热爱上数学课.上试讲课时,认真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并进行了和气交流,发现在那一节课上班里好多以前未举过手的孩子也能大胆地想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感觉那节课上的很轻松,很快乐,没有像以前的数学课总是心焦如焚,恨铁不成钢.课后,也有孩子偷偷得与我交流,“教师,今天的数学课我很开心”“ 教师,你今天数学课笑的最多”等听了孩子们的话,真是感到惭愧,也给予我震撼.原来孩子们是那么的渴望 能与教师“对话”.回想起来,还是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时常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甚至都没有过.或许平时我真的是对他们太“严格”,对知识关注的多,忽略了他们的体会,必竟我们是学习的共同体.曾经一度的认为只有语文课才需要情感,原来数学课更需要情感,否则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只有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生动、更有色彩.
三、方法应用要有效
要从实际出发,安排合理的活动,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我采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知识掌握得很快.
四、问题提出要有效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是课堂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简易的教学方法,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联系的桥梁.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课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课堂,教师的课堂提问更应清晰,简练,准确,富有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迁移中进行提问,在已有知识间铺路搭桥,使学生探路过桥时学会迁移,理解新知,在思维与主动参与中迸发创新意识的火花.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提问,教学的关键是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只有抓住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很快掌握新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教师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问,变“学答”为“学问”,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
五、练习设置要有效
练习题的设置要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要多做些基本练习题,优等生基本题可以少做一些,已经达到要求再多做没有意义,可以多做一些灵活运用知识和思考性强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练习时,才会兴趣浓,信心足,更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练习题目要精,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要重点突出,有启发性;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题目,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但不要过于繁、难.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有必要补充的练习题不要过多过难.
总之,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多思考,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