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追问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2013-04-29薛莲
薛莲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追问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40-01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问题,能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不过,由于学生受思维的不全面和认知水平比较粗浅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周全、不深入。面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另外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追问”,通过“追问”,再次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增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用好追问,重视通过追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一、在粗浅处追问——深化思维
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的局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常常比较肤浅,他们思考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发现数学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还比较粗浅的情况下,抓住机会,适时追问。通过追问,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进一步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如,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方》教学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下面三组题目,要求学生先算一算。
(A)02= ,12= ,24= ,34=
(B)(-2)2= ,(-2)3=
(-2)4= ,(-2)5=
(C)23= ,24= ,25=
学生计算后,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马上回答:我知道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正数。这时,我发现该生思考得不全面,于是,我马上追问:0的偶次幂是什么数呀?经过老师这么一问,该生马上意识到刚才的回答是不完全正确的。接着通过再次观察,他们一致得到“正数的偶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也都是正数,只有0的偶次幂还是0”。到目前为止,学生的发现还是不全面的,我就接着追问:刚才你们发现了偶次幂的规律,那么奇次幂的规律你能找到吗?通过这样追问,把学生引向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快发现了: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这个规律。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追问,能帮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二、在变式处追问——发散思维
例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材料,凝聚了编者的智慧。多数教师都注重例题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例题的解题方法后,便以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是,这样只是掌握了“一”,学生还不会反“三”。其实,做好课本例题的有效变式和追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变式和追问,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教学有关“相遇问题”时,我先出示: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相距6千米的A、B两镇相向而行,客车每分钟行90米,货车每分钟行80米,问几分钟后两车第一次相遇?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利用方程就解决了。于是我利用本题,采取追问的方式进行变式,问:以上条件不变,如果甲乙两车分别到达A、B两镇后就立即返回,问多长时间后两车能再次相遇?这时形成了新的问题,使学生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学生探究的兴趣很浓,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上述例子中,教师充分利用例题,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从而形成了新的探究问题,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变式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丰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在空白处追问——活化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碰到所谓的难题,这些题目使得学生一时不知道怎么去解答,这时教师就要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追问的形式,给学生搭一把梯子,帮助学生思考,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如,学生面对“已知|a+1|+(b-2)2=0,求a2000b2的值”这样的题目时,经常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于是,我先问学生:要求a2000b2的值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马上回答:必须知道a、b的值。接着我继续追问:那么a、b的值从哪里可以求得呢?这时学生就会关注:|a+1|+(b-2)2=0,并从中找到a=-1,b=2,从而解决了a2000b2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通过2次追问,化难为易,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提问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追问则可以看出这个老师的“功力”。提问可以课前预设,但追问却是在课堂中生成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瞬间做出课堂反应,确定追问的内容等。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课前读懂教材、备好学生,强化对追问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让课堂追问成为教学互动的一个平台,为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服务。(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