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13-04-29徐景文
徐景文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这种管理者的角色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逐渐淡化自身管理者的角色特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促进者。
关键词:自我教育;淡化;培养
在今天社会飞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再是有人称之为的“不带枪的警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这种管理者的角色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逐渐淡化自身管理者的角色特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促进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这是新课改对我们在学生教育方面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除了正面直接的教育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我记得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当代人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型的今天,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牢记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能够自制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二、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空。因为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的素质和天资只有每天当他都有时间从事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如果从早自修到晚自修,学生都在固定的场所,由有关的老师管着,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各门功课塞得满满的,整天忙于应付没完没了的功课,那么供他们自行学习思考的时间就很少,就没有时间去认识自我,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与理想,又谈何自我教育?所以,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解放被各种作业束缚的学生,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支配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三、要为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这么做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否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还取决于精神环境。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拨动学生心弦和使其产生自我实现欲望的重要条件。同时创设良好的环境还渗透了学生自己的心血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建设美好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认识自我。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艰巨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