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陈莹莹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基础英语模因论模仿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英汉语标记性中的隐喻机制”(2010AZZ134)

摘 要: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作为一种模因,也是在不断被模仿、传播的过程中得到流传和发展。语言模因的性质决定了外语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

关键词:《新编英语教程》; 基础英语; 模因论; 模仿

作者简介:陈莹莹(1979-),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基础英语”课程,有些学校也称之为“综合英语”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对“基础英语”课程的要求是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英语常用句型及文体表达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并且具备基本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1李观仪教授主创的《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系列教材在内容、结构、选材、编排等方面都紧扣《大纲》精神,经历了“第一版”到 “第三版”的不断改进,受到了国内众多英语院系师生的推崇和好评。先后荣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第三届优秀教材二等奖”等殊荣。本文以《教程》(第三版)第二册为例,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来探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问题。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Meme)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该书作者是英国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与基因相似又与之不同的复制因子,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在现实生活中,模因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件服饰也可以是一种楼房户型,即只要能够被复制、传播的因子都可以归为模因。模因甚至可以被描述成“思维病毒”(viruses of the mind),可以感染、寄生于其他人的大脑,并被传播给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2。

道金斯的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在其所著的《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更加充实、完善了道金斯的观点,并强调“模仿”对模因传递的重要性,她认为:“科学或艺术当中所发生的一切,用模因论术语来讲的话,都是选择性模仿……任何东西,只要它以这种(模仿)方式从一个人身上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那它就是一个模因。”3道金斯的模因论事实上也指出了“模仿”是模因的核心概念,模仿是模因复制的方式4。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1996)认为人类是最具有模仿能力的动物5,正是由于模仿,人类才学会了语言,并使语言和文化一代一代得以传承和发展。假若一种语言离开了人们的模仿和使用,那它势必走向衰亡。据统计,澳大利亚原有的语言多达二百五十种,然而,由于受到英语的强势影响,土著民族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本族语被迫使用英语交际,因此很多语种都在渐渐消失。

二、模因论在《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中的体现

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模因之所以能够流传,是与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传播是分不开的6。但是,模仿、复制不是一成不变地百分百“克隆”,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会进行选择、变异和创新。因此,我们认为外语学习就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以“仿写”、“仿读”为学习起点不断类推和创新的习得过程。李观仪教授主创的《教程》(第三版)系列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基本技能,重视语言基本能力和实用交际能力培养的结合。新版的教材前两册都是十五单元,每一单元包括“语言结构” (Language structure)、“对话” (Dialogue)、“角色扮演”(Role-Play)、“阅读” (Reading)和“指导性写作” (Guided Writing)等模块,第二册在“对话”部分后还增加了“听与说”练习,更加突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各个模块的编写原则符合《大纲》精神,同时也体现出语言模因的“模仿”重要性。下面我们以“语言结构”和“对话”为例,来分析“模因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结构(Language structure)

“语言结构”主要围绕某一语法点,让学生逐步熟悉相关的表达句式,并在录音听力引导下完成基本对话,我们称之为“元对话”。教师让每位学生和自己的搭档(partner)配合朗读、熟读“元对话”,然后根据教材和教师补充的“提示”(Cues)去模仿“元对话”的结构并创造出新的对话,学生甚至可以不拘泥于原有对话的字句,在保持基本结构和大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直至在交际活动中熟练使用这一语言结构。如“元对话”是:

A: It is said that three parks will be expanded.

B: Good. Well have more space for enjoyment and rest. 7

学生在反复朗读、复述“元对话”后,就能主动模仿“元对话”的结构,并用新的语言资料去替换、类推。

A: It is said that Qingdao Metro is under construction.

B: Great. In that case, well have a sound traffic service then.

2、对话(Dialogue)

第三版教材删除了原先的“对话2”(Dialogue II),只保留一个长对话。“对话”和后面的“阅读”材料的话题是一致的,并且尽量使用本单元“语言结构”中的所学句型,巩固学生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会在“对话”结束后,引导学生绘出“对话”的提纲(Outline),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复述(Retell)对话的内容。所谓复述,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背诵,而是有选择性地“模仿”,即在保证原有对话内容大意不变的前提下去概括描述。“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当地有所删减、增加、变换原文句型,但始终要保持“复制忠实性”(copying-fidelity)。学生通过这一“模仿”练习,既能复习所学的语言结构知识,又能锻炼口语表达的连贯性,不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除了“语言结构”和“对话”外,“阅读”、“指导性写作”等模块也都反映了模因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模因论启发下的英语写作背诵与模仿训练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8。

结语

语言模因的复制方式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所具有的“模仿”能力,不仅在母语的传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就连二语习得也离不开它。因此,以模因论为指导促进外语教学势必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但是由于模因论在国内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大量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分析,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谢超群.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与思考[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1:159.

3、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7.

4、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94.

5、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47.

6、陈琳霞.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外语学刊 [J]. 2008(1):88.

7、梅德明. 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4.

8、谭晓春. 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128.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模因论模仿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高职院校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微课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