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农清海
农清海
【关键词】插图 语文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53-02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目录处有,单元提示处有,综合学习处有。其中插图最多的属七年级:上册30篇课文里共有插图33幅,下册有25幅。这些插图有介绍人物的,如《音乐巨人贝多芬》里的贝多芬肖像;有介绍事物的,如《竹影》里的《风竹图》;有介绍风景的,如《黄河颂》里有关黄河的图片;有介绍事件的,如《口技》一文表演者利用简单道具表演的情景。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会留心这些图片,认为这些图片不是生动形象的文字,只起点缀和辅助作用,所以对其加以运用的比较少,深入运用的可能更少。其实它们都是直观、有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用好它们,对于课堂的突破和课文内容的讲解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下面笔者通过几个实例说说课文插图的运用效果。
笔者运用课文插图效果较好的是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插图贝多芬的肖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个插图呢?课文第九自然段对贝多芬进行了肖像描写,笔者把教学的难点放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教学步骤如下:
1.请学生先观察贝多芬的肖像,带着以下问题朗读第九自然段:文段中有几个分号?描写了贝多芬的哪些部位?各个部位有什么特点?(学生描述了贝多芬的脸、头发、眼睛、鼻子、嘴、下颏,并结合文中的描写概括贝多芬各部位的特点)
2.请学生盖上课文的第九自然段,认真观察贝多芬的肖像,用自己的话说出贝多芬的外貌特点。(学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出了贝多芬的脸、头发、眼睛、鼻子、嘴、下颏的特点)
3.请学生重新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看看自己的表达和作者的表达有什么不同,这告诉我们描写人物要注意什么?(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
4.教师提问:这样的外貌是为了突出贝多芬什么样的品性?用文段中的词语概括,它告诉我们写人物的外貌应注意什么?(品性:“坚忍无比”;外貌描写要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情)
5.教师提问:这个文段的外貌描写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
教师小结及拓展:由文段及插图我们懂得了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抓人物的外貌特点,注意突出人物的品性,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请用刚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的外貌。
以上教学步骤巧用课文中贝多芬的图片,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最后学到了人物外貌描写的要领并加以运用。
七年级上册《风筝》一文有个放风筝的插图,它涵盖的信息量之大能为突破深奥的课文带来很大的帮助。《风筝》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教学中应该怎样将这幅插图与亲情的主题联系起来呢?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
1.请学生结合插图,阅读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教师提问:这幅图与哪个文段的内容相关,讲的是什么事?“我”用什么样的眼神看待看风筝时手舞足蹈的弟弟?这眼神和第三自然段中的哪个句子相照应?(鄙视的眼神;“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可鄙的”)
2.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请用文中的话回答。(“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3.教师提问:作者的这个观点导致下文发生了什么悲剧?(“我”弄坏了弟弟偷做的蝴蝶风筝)
4.请学生再认真看图,教师提问:由图中人物的穿着我们得知,这件事发生在封建社会,当时人们认为玩物会丧志,所以“我”不让弟弟玩风筝,你认为他希望弟弟做什么?请在图中找出根据。(图中作者抱着书,是希望弟弟专心读书,考取功名)
5.教师提问:这表现了“我”对弟弟怎样的感情?(作者为弟弟的前途着想,希望他不要玩物丧志而应专心读书)
以上教学步骤通过课文插图解决了几个问题:文段内容的概括,课文情节的引导,课文时代背景的交代,对封建社会价值观的认识,以及亲情如何体现。
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也有作者普希金的插图。普希金在诗中以劝说的口吻告诉人们应以什么样的心境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教学时,笔者介绍完作者写诗时的背景和题目之后,结合插图设计了以下步骤:
1.请学生认真观察普希金的画像,用自己的话描述他的面部表情,由他的表情推断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人?(他表情平静,眼睛坚定地向前看,嘴唇身躯微微上翘,带着些许微笑,由此推断他应是一个内心平静、向前看、乐观面对困难的人)
2.请学生朗读全诗,思考假如生活碰到了困难挫折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词语。(“不要悲伤”“镇静”“向往未来”)
3.教师提问:这几个词语和刚才我们推断的普希金的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是个镇静、乐观、向往未来的人,而且他还劝诫人们要做这样的人)你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它告诉我们当生活碰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镇静、乐观、相信未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使用插图时,主要抓住它与课文内容的相似之处,作者被流放时能有这样的神情,能平静、乐观地面对困难,并且还教育人们要这么做,结合插图,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就形象多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不少学生经常津津有味地看《阿衰》《阿呆》《孔夫子》这样图文并茂的小人书,为什么?排除这些书的趣味性,我们的学生只有十几岁,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发达,所以对枯燥的文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小人书里的图画能帮助他们读懂书里的内容。同样的,学生对课文的插图是感兴趣的,只是对一些图还不能挖掘其中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帮一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面对各种类型的插图,特别是事件插图以及学生可能不理解的插图,眼光要锐利,注意思考课文内容与图片有没有联系,教学的重、难点跟图片有没有联系,充分、巧妙地利用好图片传达的信息辅助教学。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