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学生读书
2013-04-29唐承丽
唐承丽
【关键词】引导 中学生 读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05-01
在信息、知识获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读书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许多中学生连读完课本文章的耐心都没有,更不用说大量的课外阅读了。如何让中学生爱上读书,让课外阅读成为学好语文的帮手,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不爱读书,让名著、经典在角落里蒙尘,但与此同时,学生却在课堂上、宿舍里用手机看网络小说,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没有内涵的“畅销书”,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从阅读网络小说转变为阅读经典作品。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以身作则,还要深入学生,去了解甚至去读学生喜欢读的书,知道他们的阅读时尚,了解他们阅读的愉悦点,再进一步引导,由浅入深,提高其审美趣味。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推荐一些书,或者就某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使得他们在读书中找到共鸣,在读书中得到思考的契机,获得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例如,鲁迅的杂文虽然嬉笑怒骂、思想深邃,可是却略显枯燥,学生读起来不免觉得乏味。因此,鲁迅在学生的印象中只有冷峻。其实,丰满的鲁迅应该包括《故事新编》中的怪力乱神、《朝花夕拾》中的温馨回忆和《野草》中的狂野想象。教师如果在这些方面做足功夫,给学生展现经典作家的不同风格,兴许冷峻的鲁迅就会以温和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心中。
二是环境的创设。好的读书氛围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可通过每月张贴推荐书目、介绍一些名家轶事及名作等方式,让读书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并将其和学生的优秀作品一起张贴出来,与学生一同探讨文学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此外,播放由课文改编的影视作品并让学生与原著进行比较,也是一个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原著的好办法。
三是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但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亦如此。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坚持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循序渐进,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常见的方法是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一定数量的摘抄笔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朦胧共鸣转化为理性思考。习惯养成还要有一定的强制措施,如规定学生的读书时间、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等,教师加以监督并适当检查、点评,让学生由强制、规范逐步走向自觉、习惯。
四是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大到主题把握,小到语言品读,都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主题把握方面,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把作品放到特定的环境中,理解其主题思想,让学生学会把握不同时代作品的主旋律。此外,读书要落实到语言层面,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指导时,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词句理解揣摩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在尝试使用自己的方法读书的过程中得到认同和肯定,让学生阅读的重心从追求愉悦和共鸣,升华到对美的领悟和对世界、历史、人生的思考。
五是目标的实施。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读书目标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短期和长期的读书计划,比如在指定的时间内阅读几本书,接触哪个时代、哪些作家的作品,体裁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等等,越详细越好。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制订的读书计划进行补充和完善,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拿出自己的读书成果。
六是成果的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对于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允许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以出版学生的读书笔记或举办读书沙龙,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互相分享、品评,如就某个作家的写作特点、某个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既能检验学生的读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评价学生的读书成果,不但发展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笔者班上有个“水浒迷”,该生很乐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笔者让他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讲座“我眼中的梁山好汉”,讲座非常成功,在班上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水浒风”。
引导学生读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但只要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教育的规律,找到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就能使学生形成高雅的读书品位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