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3-04-29樊金华
樊金华
摘 要:农村学校教育对象特殊,他们大多文化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自控力都较差,建构新知的能力更差。把在一线从教多年的感受、感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希望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对象;有效教学;方法途径
在市场配置教育资源与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矛盾冲突中,对于我们这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来说,生源主要是周边高质量学校挑选后的“落地桃”。虽然他们文化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自控力都较差,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一、教育生活化
教材只起到了教学媒介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所以不能视教科书为圣旨。教材上的例子并不一定为学生所熟悉,例如小学数学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画得方方正正的,学生机械地看那些图形的长、宽、高并无兴趣,也不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开始厌学。反之,我们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橡皮擦、字典等,让他们在实物上找出长、宽、高,他们不仅容易找到,而且对长、宽、高的认识更为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源于生活的东西容易激发兴趣,这样的兴趣还会慢慢诱发其简单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推动下,学生一般都会出现从“兴趣—情趣—志趣—乐趣”的发展过程,最终爱好上这门学科。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一个学步的婴儿,教师是引领者,不能抱着他走,我们的作用是教给他走路的方法和技巧,排除他脚下的障碍物。教学是树人树德“工程”,你首先要有建筑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就是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的必备基础和自我构建能力。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只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拆生活中长方体的包装箱,在实践中找到长方体表面展开图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其中:长×宽=S下=S上,长×高=S前=S后,宽×高=S右=S左;二是引导学生重新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就会自我构建长方体表面积“S表=长×宽×2+长×高×2+宽×高×2”这一复杂公式了。这也符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活动中心论”即“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也非常主张知行统一原则。如果我们只教教材,难免出现让学生直接背公式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是囫囵吞枣,记住了相应阶段的知识,失去了相应阶段的发展底蕴。
三、建构知识要无痕化
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学科都是人为作了相对分割,学段与学段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邻居。每一门学科都有这门学科的中心知识,除了这些中心知识以外,它还有准备与其他学段(或相邻学科)相衔接的融会部分。比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分子运动、物理变化是相对独立于物理学的知识。它的化学性质、组成、结构、化学变化是相对独立于化学学科的知识。从呼吸作用来讲,它又是相对独立于生物学科的知识。从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来讲,它就是理化生的融合部分。从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来讲,它是物理、化学的融合部分……(如图1)。教材上一般都只有中心知识部分,教师上课就不能只教教材。比如,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重点是字的音、形、意这没错,但是仅仅就局限于此,那就丢了语文的“魂”,“语文”是什么?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實现人与人之间的表情达意,传递思想感情,达到沟通交流的工具。毫无疑问,语文教学最终是要实现读和写,识字教学就教识字,不用字组词,用词说话,学生上了三年级开始启蒙作文,以前的教学没有延伸到“说”的部分,他怎么会写呢?也就是说,识字教学向上拓展到“用词说话”的部分,学生到了启蒙作文的学习阶段,教师向下链接一下以前的“用词说话”部分,学生就会轻松地感觉到原来作文无非就是把我们想说的写出来,这就形成了一个无痕融合。
数学中的数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形式,从数演变到用字母代数就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发展过程,很多学生一接触到代数部分成绩陡然下滑,究其根源是教教材的结果,课堂教学没有做好向上拓展区,另一个阶段就找不到向下链接区,知识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如图2)。小学数学只管机械算题,不管逻辑思维方法,初中理科肯定受影响。所以,教教材的教师是把教材孤立看待的,教材上写什么他教什么,而用教材教的教师有大学科观,有纵横发展观,他不以考分为最终归属,而是以给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为教学归属。前者教学的结果是彩带拼成的彩虹,后者教学的结果是雨后彩虹。
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教育对象,只要用智慧引领教育,贫瘠的土地一样绽放绚丽花朵!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合川教育整体改革[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