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2013-04-29朱丽叶
朱丽叶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管齐下;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呈现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倾向,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倾向,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三是经验倾向,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但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概念已逐渐被课程领导这一术语所代替。
何谓课程领导,我们认为它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课程领导在幼儿园层面来说,是幼儿园领导的核心,幼儿园有什么水平的课程领导力,就有什么水准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在实践中体现为:影响和激发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课程实践创新,有效地进行课程决策,使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地达到教育目标。这种影响力、感染力、引导力,我们称之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我认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体现了三大特性:
一、合作性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不仅包括园长个人的课程领导力,也包括园中其他成员的课程领导力。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一是课程的解读力,即对课程政策的理解;二是课程的规划力,即统筹利用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规划、设计幼儿园课程,形成共同的课程愿景的能力;三是课程的指导力,即指导教师设计、实施课程的能力;四是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即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对课程实施结果(保教质量)进行评价的能力;五是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即如何构建一种民主、开放、创新、共享的课程文化。
在实践中,园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引入策略——引导教师认同课程理念。(2)放开策略——支持教师进行实践创新。当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明确“标准”,二是贯彻合理均衡原则。(3)追随策略——使教师的理念与实践相对应。(4)分享策略——帮助教师开展智慧碰撞。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园的课程规划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课程环境,有效实施课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课程意识力;二是课程设计力;三是课程执行力。
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一种团队领导力,园长需要确立在推进课改中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从指令者、监管者转变为倾听者、指导者、服务者。只有认真倾听教师、家长、社区人士的内在声音,才能使课程决策反映多方面的利益,增强课改的科学性、可行性。
二、延续性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在内的整个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幼儿园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从社会要求、课程特点、幼儿的发展这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尽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避免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的课程决策带来的课程实施整齐划一的弊端。正如我园日常实践中做的那样,根据教师的经验、特点和个人兴趣,并结合教师的自愿报名,成立了课程专题研究团队——“项目小组”,每一个“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共同设计项目计划、共同开展课程实践、共同参与课程决策与评估,共同开展课改实践。在课程项目组运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互动对话—形成课例”的一系列环节,并运用递进式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反思、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等方法,对课程实施的内容、方法、原则、评价等进行重新调整或选择,形成具有系统性、操作性、合作性、分享性的实践操作载体——“共享课例”,日积月累,我园的课程体系就会日趋成熟。同时,教师团队通过开放的研讨氛围及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修养,履行了课程实践的义务,享受了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利。
三、综合性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不但指对课程的行为能力,而且还包括课程思想、精神、文化、行为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能力。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精神,积极理解二期课改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各个领域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与人相处等多方面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必须是多元化的、多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狭隘的。
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应该包括课程决策、组织架构、实践引领—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在内的整个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能力。全园应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共同建构园本课程、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共同改善教学文化,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以期实现最终的目标——为每一位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青浦区毓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