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3-04-29张晓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聋校教学

张晓芳

摘 要: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走进生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逐渐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从而提高聋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听障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聋校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粗浅的做法。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聋校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必须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听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分别给学生看元、角、分票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的用途,然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或用过人民币?”这个时候学生纷纷举手告诉我:过节时收到过“钱”;跟爸爸妈妈上街购物时,见过人民币;自己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时,用过人民币。这样生活化的导入,置学生于生活情境中,沟通了人民币与生活中“钱”的联系,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在学习时就更加用心。

聋生由于受到残障类型的影响,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狭隘,他们对数学的接受、理解和认知通常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与直接经验相联系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物品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前,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香皂盒、牙膏盒、粉笔盒、饼干盒等。学生踊跃地汇报着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有的学生谈道:制作长方体时要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同样大;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等。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接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再利用教具进行点拨,学生便可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求知欲。

二、挖掘生活素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又要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把学校要给心理咨询室贴墙纸这个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提出想把咨询室贴得漂漂亮亮的,可又不知道要买多少墙纸才既够贴又不浪费。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跃跃欲试,可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我将墙面与长方体的关系,以及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教给学生后,带着学生去量了咨询室的长、宽、高,回到教室后通过计算,很快得出了答案。这一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普遍较好。通过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聋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观察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再观察课程表,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是一样的,而每周的课程更换是周而复始,获得对“循环”的初步理解,体验“循环”的规律性。接着,让学生通过计算“1÷3”“7÷9”,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三、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给学生创造获取数学知识的机会

有些教学内容是抽象、概括的,仅仅靠课堂上的讲授,很枯燥,聋生不易接受和理解,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采取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公式或经验。课前我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与圆锥容器、沙子和水。课堂上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轮流操作,做好记录。然后让小组汇报试验结果。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果——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水或沙子后倒入圆柱容器里刚好装了三次,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板书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 sh),说一说要求圆锥的体积只要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这样,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及计算。

2.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

要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习能力的差异,以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知识后,让学生量教室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量一量教室铺设的地砖是多大的,引导学生实际计算60×60的地砖要用多少块。学习了环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量一量校园的大花坛直径,在量出花坛的周围铺设的小路,算出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由于听觉功能的丧失,使得听障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差。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同龄的健全学生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想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感悟数学,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喜欢数学,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蒯红良.论生活问题的数学化与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08).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化聋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原型经验应用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数学生活化例谈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