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017-01-14马雪莲
马雪莲
[摘 要]本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生活知识融进无穷的生活情境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的话就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生活知识融进无穷的生活情境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的话就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要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扮演角色,在生活情境中认识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空间想像能力差,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困难较大,但在教学中,若适时让学生扮演角色、亲身体验,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进而加深认识。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的“左、右”时,针对教材中几位同学同时上、下楼梯的情境,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争执不下,见于此种情况,我及时组织两组学生同时上下楼梯扮演角色,上楼梯的一组学生上楼梯后有顺势下楼梯;下楼梯的另一组学生下楼梯后有顺势上楼梯。通过这样亲身体验,学生都明白了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继而也认识了“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动手操作,在生活化情境中理解
一年级刚开始认识“加法与减法”,大多数学生对它们的性质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想办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我设计了“让每位学生都在课桌上先摆5根小棒,然后拿走3根,剩下2根”这个生活情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减法的性质” ,知道了为什么用减法算,使抽象的教材内容简单化了。
三、亲自验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
小学生对新知识都充满好奇,教师如放手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就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摆两个同样的 至少用5根小棒”而是让他们亲自动手验证这一结论,给他们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以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这样不仅促进了知识的获得,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话语鼓励,在生活情境中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及地以鼓励的话语肯定学生的表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生活化情境中有所发现,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们一定有所发现。”同时,又不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办法越多越好。”等,把鼓励的话语作为小组学习的要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情感,鼓励他们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这远比老师直接告诉效果好多了。
五、现实引入,在生活情境中解决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引入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知识,解决好问题。如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时”小学生理解较差,一直以为“多了、大了、长了、高了”就用“加法”解决,实则不然,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引入问题,效果就不同了。如:“小红的妈妈今年28岁,她比小红大22岁,小红今年多少岁?”这个问题,小学生凭着生活经验,就不会再用“加法”解决了,这样也就对“谁比谁多几,求小数”这类问题的算理搞清了。
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生活中学数学、体验数学,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继而也能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