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2013-04-29曾龙先
曾龙先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学生认识数学,总是先从形到数、再到数与形的逻辑关系。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说,实验法在数学教学中,可用来发现或验证数学对换的性质。如几何中对各种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或公式的导出,常使用割补变换成易于计算的等积图形来加以解决。因此,在数学中,应重视实验方法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在数学中的实验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类:
一、特例实验验证
特例实验验证是指在解决数学系问题过程中,按照一定方向,取特例进行探索、试验,从中探索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设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且n是三边都是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分别是什么?乍一看困难,学生可以试着找特例:3、4、5;5、12、13;6、8、10;7、24、25等等,找出规律:当n是奇数时另两边是■(n2-1)和■(n2+1);当n是偶数时另两边分别是(■)2-1和(■)2+1,特殊值试验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生活定性实验
生活中很多定性实验是探讨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方法,它往往用来检验对象具有某些性质,某种因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换言之,其目的在于验证和修正猜想,使猜想更趋于数学真理。例如,在讲函数的定义时,非常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可以用生活中买铅笔的例子:“1支铅笔2.5元,2支铅笔2.5×2元,3支铅笔2.5×3元,x支铅笔2.5x元”,一个支数对应一个钱数,支数是自变量钱数是因变量。这样抽象的问题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效果极好。
三、定量实验
定量实验是以探索数学对象的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实验,即是用来测定对象的数值、数量之间关系的实验。其主要目的在于形成猜想。一般而言,定性实验是基础;定量实验的精确化,其结果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证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在讲授此定理时,一般可通过定量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定理,如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内角并求和。也可以用割补法:用纸片剪下一个三角形(记为△ABC),如右图所示,然后,“剪下”两个角(∠A和∠B),并将它们拼在∠C的顶点,会发现△ABC的三个内角就以C为顶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即△ABC三内角之和为180°。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建立命题,而且还提供了一种证明此命题的方法。
四、室外操作实验
学生在教室外,亲手动手实验,可以验证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发现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相似形后,可以带领学生作测量树木的高度h。如图一个1.5米高的人在阳光下的影子DF=1.4米,求同一时刻影子长BC=13.4米的大树AB的高。
■
这一题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阳光下去实地测量,同学们亲自动手,分工协作,分组进行,然后比较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放开地进行交流找出答案偏差的原因。这样学生都能积极地讨论交流,大大培养了交流能力,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先引导学生在阳光下测出1米高木棒直立水平地面的影长a,在测出同一时刻大树在水平地面上的b,由■=■计算出h。
实验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体验“数学即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作者单位 四川省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誗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