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探
2013-04-29张文军
张文军
摘 要:新课程物理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物理学科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为基础,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突出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转变,物理教学从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它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教学属性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自主学习
一、引学
引学,即向学生展示教学目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较自然、形象地引出课题,我在展示目标之前,先做几个有趣的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让学生观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将木块放在水中,木块浮了起来;将铁块放入水中,铁块沉了下去。接着问学生:铁块沉下去,是不是因为铁块在水中不受浮力?可将铁块放在水银中,铁块却沉不下去。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此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顺水推舟将教学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主要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利用投影的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二、先学
先学,即学生自我学习(学习的第一层次),是学生学习质疑且自答阶段。“先学”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先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我学习之前,教师应明确先学的要求,即布置自学提纲。“先学”可通过边实验边思考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理解浮力概念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做一下“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然后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G和F为什么不相等?学生通过思考很自然地会建立起浮力这一概念来。也可通过“曹冲称象”这一熟知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其中跟浮力有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先学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生在教学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二是学生在自学后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自学后的疑难点,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到学生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疑点和思维障碍,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作为教师精讲的依据。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首先通过独立的智力活动,自行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而对理解不透的问题则由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这就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里应注意的是,学生开始自学时,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但要他们自己提出来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提疑解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学会
学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准时机,确保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对“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理解不够,往往会提出如下的问题:①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②浮力与物体的重有没有关系?③排开体积与物体体积是否相等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实验、讲解、讨论来解决。例如,在解答第一、二两个问题时教师可通过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浮力相等的道理以及浮力与重力毫无关系,第三个问题可通过讲解、讨论的方法确定V排与V物的关系:①V排是指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而V物是指物体本身的体积,所以它们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②在某些情况下,如浸没时二者量值相等;③而某些情况下,如部分浸入时,二者毫无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理解了V排与V物之间的关系。在学会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但都应能促使学生获得动手、动口、动笔、动脑的就会。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先期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示范或引导。
四、会学
会学,在学生普遍学会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连贯、层面、梯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有些需要达到运用级的知识点,必须作适当的深入,使学生从“学会”达到“会学”的过程。
我们对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或一知半解的认识的纠正不应过于机械简单,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这个思维原则。比如,学生在学液体压强时,曾强调液体压强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同一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而学生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知道浮力只与G排有关,即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可是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深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清楚:在讨论挂在弹簧秤下的重物从刚好浸没直至拉出水面的过程中,弹簧秤的读数逐渐增大时,学生会提出疑问:“是否深度越深,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加以分析,不能让学生学得模棱两可。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领会到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学生不仅更深地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也掌握了思考此类问题的方法,即某些物理量与讨论的结果只是存在着某种间接的关系,学生应学会去伪存真,不要被假象迷惑。教师解惑的目的也在于此。
五、学好
学好,即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了解学生当堂内容掌握的程度,是整个教学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每堂课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练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预先准备好一些难易适当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穿插在某一知识点讲授之后,也可在授课的最后阶段,作为教学的反馈。通过学生的练习,做到当堂巩固,当堂纠错,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作为课后巩固校正的对象,有的放矢地予以辅导。同时,在课后让学生及时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真正地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这几年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坚持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觉得:“引学、先学、学会、会学、学好”五个步骤的课堂教学法,目标既包括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更包括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学会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愿学”“会学”“善学”,真正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