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生物实验课如何进行互动教学
2013-04-29褚旭红
褚旭红
摘 要: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贯穿于高中生物课堂的全过程,在高考中也特别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但实验课要上好,却不容易。在实验课上很多教师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只准学生依葫芦画瓢,跟着教师一步步做,完全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和手脚,这样的实验课自然与培养能力完全背道而驰,学生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更别说发展探究能力了。另一个极端是不给学生明确的实验任务和实验要求,放任学生,学生把实验课当成活动课,不好好完成实验,更没有形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操作。
关键词:生物学科;实验课;实验操作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切实做到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正向交流。笔者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这节实验课为例,探讨一下在生物实验课上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较好地完成实验目标,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分组模式实现学生自助管理,体现生生互动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知识,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实验课一般是以同桌的2个学生作为一个实验对进行的,以一个班50个学生计算,实验课上至少有25个实验在同时进行,只靠教师一人去维持和考查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分组实验始终是实验课最好的教学模式。我在开学初就给学生分组,先找出6个在生物学习上有一定优势,并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让学生自行组队,形成6个大组,每组8人左右。组员的实验程序疑难问题等都直接由组长负责和分配。教师主要负责对每组学生整体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实验设计的撰写、实验时的秩序、组内学生的交流情况、实验成果的展示等。
二、课前预习,集体讨论并撰写实验设计方案,体现教师引导作用
实验课不是活动课,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引导不是教给学生细节,而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他们可伸手够到的正确的范围内拓展自己的思维,实验课如果没有预习,学生就不知道课上要做什么,思维就会跟不上,动手时间缓慢,反应能力低,所以我在前一节课后就召集组长开会,布置了探究题目:①探究温度淀粉酶活性的影响;②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对实验的设计思路及要点做详细的介绍,并把要点归纳成学案,发给组长。组长召集组员,按照学案讨论,形成自己组内的实验设计方案,组员再独立写出实验设计方案,交由组长审核通过。
三、实验结果的组间汇报,智慧产生于实践,真理出于争论
实验课上学生真正接触到烧杯、试管、酒精灯时,才能真正体验到实验的精髓。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将理想的实验步骤转化成实践,遇到问题,才能产生思维火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自变量的控制(如pH的配制、温度的控制等),无关变量的控制(如酶与底物的接触时间等),实验结果的检验(如斐林试剂的使用要求,O2的排气法收集),学生通过自查或求助组长解决问题,最终得出实验结果,每组学生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组长将组内结果汇总,各组长简要向其他组汇报实验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结论。
四、进一步摸索后继实验,提升探究能力的软实力
能力的提升往往就在于教师的一个提问,教师要把握住时机,适时地引导,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实验课堂的主体。实验到这个阶段,应该说书本实验基本完成,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少数实验组出现偏差的原因。这时我进一步提出疑问:“高温或低温(强酸或强碱)下酶的催化效率为0,如果将其恢复到适宜温度,酶催化效率能不能恢复?”有了前面的实验作铺垫,学生立即找到了探究方案,并进行组内分工,有的组将不同pH下的H2O2酶恢复到适宜的pH,有的组做不同温度下的淀粉酶恢复适宜温度,最后得出强酸、强碱和高温使酶活性丧失,而低温下酶活性会恢复的结论。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创新,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而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重点就在教师如何设计好实验程序,让学生在互动、平等、开放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从“教实验”转变为“用实验教”,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将实验评价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力促进者。
首先,师生互动的实验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实验课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间接调动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其次,它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充分展示个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和平等,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李欢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探讨.中学生物学,2006(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