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必须以读为本
2013-04-16黄仁波
黄仁波
【摘 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德育、美育都可产生明显的助益。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训练。读,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读”才能“善教”。
【关键词】阅读 指导 以读为本
因此,根据朗读训练的整体性、层次性、实效性三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 范读指导
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虽然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很低,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示范和引导。首先应注意教师的范读,好的范读对学生的感染和示范作用是很大的。教师的范读要做到声情并茂,要读得正确、流利、语调语感好,这样的范读才会感染力强,学生在听读中既受熏陶,又能默默地仿效,教学效果当然好。
二 朗读技巧指导
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训练。
第一,停顿。停顿就是指语言进行中的间歇。学生读短句可以一口气读完,遇到长句,中间总要有适当的停顿。例如《骆驼和羊》一课中的一段话,“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到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在“一抬头”的后面停顿一下,可以表现出骆驼高大,吃树叶很容易,而在“抬、扒、伸得、还是”的后面稍加停顿,则可以表现出羊矮小,吃树叶非常困难的情景。
第二,重音。在朗读的时候,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从声音上还要加以突出,这种现象就是重音,它是正确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朗读手段。恰当地使用重音,可以使情感更加鲜明。比如《小马过河》中四次提到小马向河边跑去,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向磨坊
跑去”,第二次是“小马听了老黄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第三次是“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第四次是“小
马跑到河边抬起前蹄”。在上述各句中对加点的词重读,因为它们各自侧重表现了小马从兴奋、犹豫到决心尝试的心理过程。
第三,语速。朗读的速度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很重要。只有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此外,语句里有了语调高低升降的变化,听起来就富有音乐美,感情表达则更为细致。
第四,语调。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鲁迅在《人生识字胡涂始》中说道:“我们先前的古文……老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概括了古代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到文章里去摸爬滚打,舍此一切方法都是舍本逐末。阅读,必须以读为本,在这个前提下,去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讲解、提问、议论、练习等方法,使阅读教学走上返朴归真的正确之路。
读,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叶圣陶强调,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培养语感,多读多背是好办法,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各式各样的言语形式在头脑中反复出来,对语言器官进行反复的言语刺激,在大脑皮层上逐渐形成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语感能力。
有些教师重视阅读,就要重视指导学生读。教师要注意学生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差。在让学生朗读时自己却背着身子忙板书,或者伏在讲台上思考下一步教学步骤,连学生读到哪里都不知道。还“机智”地说:“我找个学生问问读到哪里了,看看听得认真不认真!”这种“走过场”的读,学生能得到有益的指导吗?
陶行知说过,讲读教学就是教学生读书。跟教作文一样,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现在阅读教学中效率这样低,怎能说明教师会读呢?(顺便说几句,这些年作文教学效率这样低,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不去写,不会写,指导不得法,很多教师自从当老师后连一篇文章也没写过)
“会读”才能“善教”。教师怎样才能“会读”呢?惟有自己去读,去反复地读!曾有人问钱梦龙:“为什么你的教学设计常常有些新意?”他回答得挺简单,因为我很少看“教参”。钱梦龙在《致青年教师的信》中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用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
过去教师背教参,念参考,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做来做去也不知效果如何。现在教师被“逼”得丢开“教参”,反复诵读,直到读出心得来。由于教师得之于心,而不仅仅是求之于书(参考书),指导学生就能指导到点子上。以划分段落、揣摩思路的教学为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教人读文章十分重视揣摩思路。他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是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为什么这样走。我们教学中的分段本是揣摩思路的一种初步工作,但是我们往往停留在这一步而不再向前,为分段而分段,为考试而分段。怎样分?看“教参”。学生虽然记了不少段落大意的笔记,也很难做到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现在,由于以读为本,师生入“境”,动了“情”,“看”到了作者的思路,再按“路”分段,就能分得准确,分得轻松。
阅读教学不能以讲为主,不能以问为主,必须以读为主!不仅是要让学生多读,教师也要多读。教师要在书中“多走几个来问”。“走”出心得,“走”出体会,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书中“走一个来回”,改变那种“半个阅读教学过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