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评价
2013-03-03陈翚
陈 翚
(浙江省嵊泗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嵊泗202450)
·论 著·
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评价
陈 翚
(浙江省嵊泗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嵊泗202450)
目的探讨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对照组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分别于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2组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角及Wit's值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2组面凸角、上唇-审美平面距明显增加,颏唇角、下唇-审美平面距明显减小(P<0.05),而观察组面凸角、上唇-审美平面距及下唇-审症状平面距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明显改善颌骨横向发育不调及凹陷型侧貌,是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理想手术方式。
牙正畸牵引;上颌骨;治疗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颅面错牙合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约为5.5%,表现为面中部凹陷,颏部前突,侧面观为凹面型,严重影响患者的口
腔功能、容貌和心理健康[1]。研究[2-3]发现,42%~63%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发病原因为上颌发育不足。学者普遍主张进行早期上颌前方牵引,且常结合上腭快速扩弓,以减少后期行正颌手术的可能性,但上腭快速扩弓能否增强疗效至今尚存在争议[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74例。入组标准如下。①混合牙列早期伴牙列拥挤,恒牙列初期呈轻中度凹面型;②骨性前牙反牙合,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无法后退至对刃位;③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0°,且上颌发育不足;④均未接受过任何正畸治疗。年龄7~13岁,平均(10.6±1.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性别、年龄及病情分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在矫治开始前均先采用标准型螺旋扩弓器行上腭快速扩弓,每天早晚各螺旋加力一次,每次旋转90°,直至上后牙舌尖可触及下后牙颊尖后再采用可调式前方牵引面具行前方牵引。每侧牵引力力4.9~5.0N,作用点在双侧尖牙区,牵引方向为向前下与牙合平面成20°~30°,两侧施力方向平行,不影响口唇活动,每天>12h,当前牙覆盖达2~3mm时停止牵引,平均矫治时间为12个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前方牵引进行矫治,其余矫治器及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1.3 测量指标:分别与矫治前(T0)、矫治后(T1)行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迹并头影测量,测量指标包括硬组织指标,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成的前下交角、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胎平面投影间的距离;软组织指标,面凸角、颏唇角、上唇-审美平面距和下唇-审美平面距。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矫治前,2组各硬组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变化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成的前下交角及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胎平面投影间的距离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比较 (n=37,±s,°)
表1 2组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比较 (n=37,±s,°)
*P<0.05与本组T0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
组别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成的前下交角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胎平面投影间的距离2.90±0.63 6.14±2.72观察组T0 80.42±4.31 79.73±2.87-3.81±1.57 8.71±1.78 35.74±4.81-8.21±2.56 T1 83.67±2.53*78.62±2.76*0.84±1.01*8.12±2.48*36.72±2.76*-3.41±1.22*△T 3.12±1.23-0.87±0.59 4.65±1.78#-0.61±0.45#1.17±0.54#4.95±1.72#对照组T0 79.73±0.35 80.33±3.34-3.75±0.62 8.82±1.83 36.03±3.95-8.71±2.63 T1 81.93±2.56*78.92±4.62*2.41±1.05*7.62±0.64*38.91±4.61*-2.51±1.05*△T 1.91±0.96-1.20±0.64 5.44±2.74-1.27±1.26
2.2 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矫治前,2组各软组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2组面凸角、上唇-审美平面距明显增加,而颏唇角、下唇-审美平面距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凸角、上唇-审美平面距及下唇-审美平面距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比较 (n=37,±s,°)
表2 2组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比较 (n=37,±s,°)
*P<0.05与本组T0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
组别面凸角颏唇角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4.81±1.17-3.21±0.94 1.42±0.77-0.97±0.26观察组T0 0.45±0.31 71.95±4.85 0.81±0.58 3.76±0.78 T1 6.55±2.35*68.62±5.06*1.85±2.01*2.22±0.48*△T 6.11±1.58#-2.92±0.89 0.95±1.78#-1.51±0.45#对照组T0 0.47±0.35 72.31±5.34 0.75±0.62 3.82±0.83 T1 5.13±1.73*69.92±4.62*2.43±1.41*3.02±0.64*△T
3 讨 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主要包括前移上颌和上牙弓,后移下颌和下牙弓,旨在改变下颌生长发育方向,从而达到改善面型的目的[5],早期矫治可能得到更好的骨性效应。由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疗程长、难度大、预后差,且其畸形程度随着患者的生长发育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常导致大量患者于成年后被迫接受正颌手术。目前前方牵引作为一种有效的矫形治疗方法已被普遍认可,但其对于软组织侧貌的影响,以及上腭快速扩弓能否进一步改善颏唇关系进而影响软组织侧貌尚存在争议。
对于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临床上常采用上腭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尤其适用于伴有后牙反牙合者。正畸专家认为,上腭快速扩弓不仅可以松解上颌骨与其他骨之间的骨缝并促骨生长,还可解除上颌牙弓狭窄,提供间隙,改善拥挤,排齐牙列,从而使前方牵引的疗效更加显著[6-7]。本研究结果显示,矫治后2组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变化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成的前下交角及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胎平面投影间的距离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表明牵引前进行快速扩弓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生长,并减少上下颌骨逆时针向旋转,使上颌发生平移,这些改变均有利于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8]。
面部软组织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生长发育、相关硬组织变化以及软组织本身的特点等。本研究结果显示,矫治后,2组软组织侧貌均较矫治前改善(P<0.05),观察组面凸角、上唇-审美平面距及下唇-审美平面距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说明联合矫治后软组织侧貌凸度明显增加,凹陷型侧貌明显改观,且随着上下颌骨及切牙的变化,上下唇的位置变化也随之改变。这可能与上腭快速扩弓使下颌明显向后下旋转,被覆盖的硬组织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使面部软组织出现相应的改变有关。软组织随骨组织发生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时间和软组织本身结构的影响[9],但由于本研究随访观察时间较短,未能进一步阐述软组织矫治后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综上所述,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不仅可改善颌骨横向发育不调,还能松解上颌骨缝,增强前方牵引的效果,从而改善凹陷型侧貌,最大程度减轻畸形程度,是治疗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
牙合患者理想的手段。
[1]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41-448.
[2]苑迎娇,赵利霞.Ⅲ类错牙合治疗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232-1234.
[3]梁淑贤,刘琳.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7):437-439.
[4]GAUTAM P,VALIATHAN A,ADHIKARIR.Skeletal response to withoutmaxillary protraction with and withoutmaxillary expansion:a finite element study[J].Am J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9,135(6):723-728.
[5]王学侠,刘东旭.牙合垫式快速扩弓器加前方牵引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分析[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6):627-631.
[6]马文盛,卢海燕,董福生,等.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矫治中扩弓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2):178-182.
[7]郭秀娟,耿海霞.上颌前牵配合快速扩弓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6):410-412.
[8]YU HS,BAIK HS,SUNG SJ,et al.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analysis of maxillary protraction with and without rapid palatal expansion[J].Eur JOrthod,2007,29(2):118-125.
[9]邹敏,毛新霞,刘小兰.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治疗影响的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0,17(4):192-196.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83.3
B
1007-3205(2013)06-0713-03
2012-07-24;
2012-09-10
陈翚(1967-),女,浙江嵊泗人,浙江省嵊泗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口腔正畸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