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法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体会

2013-02-19吴玉树福建省莆田市平民医院莆田351115

江西中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通法压痛舌质

★ 吴玉树 (福建省莆田市平民医院 莆田 351115)

通法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体会

★ 吴玉树 (福建省莆田市平民医院 莆田 351115)

急腹症由于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果,“不通则痛”是急腹症的主要病机,而“通则不痛”可作为治疗大法。本文介绍笔者近年来治疗急腹症的验案,阐明只要是辨明急腹症寒热虚实,中西医结合以通法治疗急腹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为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

通法;急腹症;临床体会

急腹症由于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果,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以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溃疡病急性穿孔及宫外孕破裂等。笔者认为只要依据中医理论正确辨证,应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腹症同样能取得较好疗效。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常应用通法治疗急腹症,收效甚佳,现汇报如下。

1 病例1

2008年下乡支医时诊视一女孩,12岁,以突发腹痛、恶心呕吐2日就诊。此前2日因与同学打架,倒地后上腹部被踩一脚,现在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钻顶样,时作时止,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缓解时如常人,发作时伴随汗出、手足发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表现为过度呼气)。既往健康,但喜欢吃零食,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好;体检:心肺听诊、触诊均未见异常;全腹软,上腹部压痛,剑突下最明显,全腹无反跳痛,墨菲氏征可疑阳性、麦氏征阴性,肠鸣音4次/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均未见异常,上腹部B超示肝胰脾未见异常,胆囊轻微肿大,胆囊管内可见双轨征,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病”;中医辨证为蛔厥之寒热错杂证。给予卫生宣教的同时,给予乌梅汤加减(乌梅12g、细辛3g、附子6g、党参12g、黄柏6g、干姜3g、黄连6g、当归6g、川椒9g、延胡索9g、枳壳9g、使君子9g、苦楝根皮9g、大黄6g)以温脏安蛔,并且嘱咐注意有无蛔虫排出,服用2剂后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5剂后以上症状均消失,期间大便先后3次排出蛔虫共11条。

2 病例2

一胆石症并慢性胆囊炎患者,晚餐后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可向左侧腰背部放射,伴随畏寒发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纳差,入院前数日大便偏硬,但是每日1次,小便短赤。查体: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广泛压痛,左上腹轻微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肠鸣音2次/分;舌苔黄厚腻,脉滑数。辅助检查:全腹B超发现胆囊结石、炎症水肿,胆总管内结石嵌顿,胆总管扩张达到13mm,血淀粉酶1 500u。胰腺CT扫描发现胰腺肿大,边缘不清。辨证为脾胃实热证,给予验方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以通里攻下、清热止痛。大黄15g(后下),芒硝9g(冲),厚朴9g,枳实9g,柴胡9g,黄芩9g,胡黄连3g,白芍15g,木香9g,延胡索9g。配合西药治疗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随后复查B超胆总管结石排出。

3 病例3

一中年女性,突发腹痛、排尿不畅1小时就诊。无外伤史,平素月经正常,且诉尿少且频繁,呈肉眼血尿,腰痛,胸胁满闷不适。查体发现右肾区叩击痛,右侧输尿管径路压痛,舌质暗并且可见瘀斑,脉弦涩。腹部B超示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嵌顿,大小约8mm×9mm,右侧肾盂扩张积水。尿常规(月经已经干净8天):红细胞++++,白细胞(-)。西医诊断考虑:“右侧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g、红花6g(冲)、川芎9g、当归尾12g、牛膝9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布包)、鸡内金15g、车前子15g、滑石15g、川楝9g、乌药9g)以活血理气、通淋排石,2天后症状减轻,6天后排出结石,给予腹部B超复查未见异常。

4 病例4

一青年男性,夏日在脚手架上连日上班,突发腹痛、恶心呕吐1小时就诊。询问病史2天未解大便并伴腹胀,1小时前腹胀痛加剧,难以忍受,并且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早餐食物),肛门停止排气。既往有腹部外伤史(刀刺伤致肝、胃、肠管多处破裂)。查体:头面红赤,但是无发热,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软、胀大,全腹压痛明显,以脐周为著,墨菲氏征阴性、麦氏征阴性,全腹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11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尿常规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胸腹联透示全腹肠管明显扩张,局部可见典型的阶梯状液平面;全腹B超示肠管扩张,腹腔少许积液,其余未见异常。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数有力。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中医辩证为肠道湿热、气滞血瘀,给予新加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桃仁9g、赤芍15g、莱菔子12g、芒硝15g、生大黄12g、枳实10g、厚朴15g、木香6g、乌药9g)以通里攻下、行气活血。服药1剂后症状减轻,肛门恢复排便、排气。3剂后身轻如故,腹部平片复查未见异常。

5 病例5

一妊娠3个月女性,26岁,突发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2小时就诊。患者既往便秘,发病前进食炒米粉,来诊时表情痛苦。体检:肥胖体型,体温37.8℃,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麦氏征阴性,全腹无反跳痛,胆囊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3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增加;尿常规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全腹B超示胆囊略肿大、壁稍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腹痛之肝胆湿热证,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芍药10g、厚朴10g、生大黄9g、茵陈12g、栀子10g、生甘草6g)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服药1剂后症状减轻,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6 体会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据经文所述,“寒气”是导致疼痛的主因。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经脉气血涩滞不通,即所谓的“泣(涩)而不行”。又《五藏别论》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由于六腑主传化物,故病理上多传化不利的实证,因而治疗六腑病当以通利为主,即后世所谓的“六腑以通为用”。据此本人认为“不通则痛”可以看作急腹症的成因,而“通则不痛”可作为治疗大法,当然这里的“通法”不能拘泥于泻下、通下、攻下、降下等,也应该包括疏肝理气、通下泄热、消食导滞、行气导滞、疏肝利胆、活血化瘀等方法。只要是辨明急腹症寒热虚实,中西医结合以通法治疗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R 656.1

B

2013-05-24)

猜你喜欢

通法压痛舌质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把握通法以不变应万变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