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引发重症病例及其疫源地调查

2012-11-20洪加林刘明达邵向云潘教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永嘉县二倍体宿主

洪加林,刘明达,邵向云,潘教治

自1977年日本学者对卫氏并殖吸虫作染色体检查,发现并分为二、三倍体两型,并认为三倍体型对人体致病性强,而二倍体型则弱[1-2]。由于在原有三倍体型疫区,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的东北、皖南、福建等地溪蟹中囊蚴感染率、感染度迅速而明显下降,以致于难以检及[3-4]。所以对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对人体致病性又引起关注,在福建闽东北曾发现过1例确由二倍体型引起发病的病例[5]。几年前在浙江省永嘉县又发现1例重症患者,特对其生吃溪蟹处的疫区进行调查,发现孳生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的螺、蟹之小溪紧临村庄,是个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的疫源地,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患者,应某,男,1968年出生,务农,平素身强体壮,永嘉县大岙乡巽山村人。2004年11月10日以乏力、发热、头痛、咳嗽咳痰并胸痛到当地卫生院门诊就诊,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辗转多家医院作抗感染治疗均为无效且病情加重。2005年11月23日到我院住院治疗。主诉:乏力、头痛、畏寒、咳嗽咳痰伴胸痛,痰液呈白色粘液状,发病前多次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日常有喝生水的习惯。体检:体温38.9。C,两肺呼吸音低,右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左乳房下方和左耳后上方头皮下各有1个2cm2×3cm2包块,包块呈游走性,且包块外皮肤瘙痒,病理检查报告示真皮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寄生虫穿行之窦道形成。实验室检查:WBC 32.1×109/L,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占62.3%、直接计数19.2×109/L,血沉35mm,ALT 22u/L,白蛋白30g/L,球蛋白30g/L,白/球比值为1,肺吸虫成虫抗原皮试强阳性,肺吸虫抗体检测阳性。X线检查:右肺感染伴两侧胸膜病变,脑部CT未见异常。诊断:肺吸虫病。经吡喹酮25mg/kg体重,tid×3d治疗,症状明显减轻,1w后再加服1疗程,症状基本消除,体温正常,胸片显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WBC和嗜酸性粒细胞在服药期间又趋升高,但2w后始下降。于2006年1月10日,WBC 11.1×109/L,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14.2%、直接计数1.4×109/L,治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异常。

1.2 疫源地概况 病人家乡在永嘉县西北部的大岙乡,该乡距县城约80km,隔界坑、溪下乡同缙云、仙居县交界。境内群山绵延起伏,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盛产毛竹、松、杉和其它杂木,溪沟纵横交错,水清见底,动植物资源丰富。患者家所在自然村仅10余户,约30多人,青壮者多带家小外出打工和经商,读书,平日里村里仅有几十位老人、妇女在家,耕种少量水稻、蔬菜以自给,副业以林产(如毛竹、笋、木材等)为主,为永嘉县较为偏僻,经济、文化落后的乡村。一条宽0.5~4m的小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溪坑两旁杂树、乱草茂密,村口则有数株高入云天的风水树。溪水清而流速和缓,间有小潭,大小顽石交错垒垒,溪两边为田园和农舍,在农舍附近的溪边有群众的生产、生活废弃物堆积,从而影响到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的孳生,故螺蛳的数量不多,但愈往小溪的上游则愈不受这些影响而密度逐渐增高。据当地群众说,每逢雷阵雨前夕或傍晚时,石块下或洞中的溪蟹多爬出觅食,是捕捉的好时期,当地群众尤其是小孩有捕食的习惯。

1.3 各阶段宿主调查

1.3.1 第一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的检查 采集溪坑中的放逸短沟蜷1 000个以上,逐个敲碎,取肝脏于玻片,以筷子捣碎,镜检并殖吸虫尾蚴。

1.3.2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检查 捕捉溪坑中溪蟹,逐个捣碎,过筛去除粗渣,取沉渣镜检并殖吸虫囊蚴,并检测大小等特征。

1.3.3 染色体检查 按参考文献[8]。

1.3.4 终末宿主——野猫粪便检查 收拣溪边野猫粪便,按常规作沉渣镜检并殖吸虫卵[6]。

2 结 果

2.1 第一中间宿主 采集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libertina)1 006只,发现并殖吸虫尾蚴0只,阳性率为0%。

2.2 第二中间宿主 捕捉溪坑浙江华溪蟹(Sinopotamonchikiangense)26只,除1只外均检及并殖吸虫囊蚴,阳性率96.2%。检出囊蚴13 122个,阳性蟹只均505.7个,g均50.7个。其中每只最少者5个,超过1 000/只者2只,最多的1只达2 326个,蟹之大小检查结果见表1,表1显示蟹之个体愈大检出囊蚴愈多;反之则少。随机检测132个,大小在243~356μm,壳厚多10~20μm,少数薄至10μm以下,囊内形态多样,但形态特征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相似。

表1 永嘉县大岙乡不同大小溪蟹并殖吸虫囊蚴的检查

2.3 染色体检查 取以囊蚴感染猫3个月后剖杀,作染色体检查,结果为二倍体型。

2.4 野猫粪便 检查收集於溪边的野猫粪便6份,发现虫卵3份,阳性率50%。虫卵为金黄色,椭圆形,检测30个,大小为74.2μm×42.6μm。

3 讨 论

3.1 永嘉县大岙乡为超高度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永嘉县为浙江沿海的山区县,有人以“七山二水一分田”来形容全县的地貌,而位於永嘉县西北部的大岙乡更是崇山峻岭、山岭重叠,山上植被丰富,溪坑纵横交错,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螺、蟹及终末宿主之猫犬科动物的良好孳生地。本次调查的大岙乡巽山村,一条小溪贯穿村庄,为居民同螺、蟹孳生地最近的疫区,而蟹的感染率之高,感染度之重,在上个世纪70年代颇为常见,而时至今日,如此之高的感染率与感染度之疫区已属罕见。以樊氏公式计,为超高度疫源地[7]。

3.2 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致重度人体感染发病由囊蚴、虫卵大小与成虫生殖腺染色体检测,以及永嘉县以往的大量调查[8],显示大岙乡所发现的卫氏并殖吸虫的染色体分型为二倍体型。通常认为该型对人体不致病或致病力弱,但是为什么这位病例既有呼吸系统症状,还有头痛及全身发热、皮下结节、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等严重病变,近半年时间里辗转多个医院花费6万余元而无好转,终获明确诊断,予以特效药吡喹酮而治愈。可见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可引起人体感染并发生重症发病。这与浙江省庆元县相邻的福建省政和县1992年报告的1例由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引起人体感染的病例相类似,该病例后也捕捉病前吃生蟹处的溪蟹检查,同样发现为重度感染高达97%(85/87)[5],是否提示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只有重度感染才可引发人体发病,即该型对人体致病性弱这一特点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1]Sakaguchi Y.Chromosomes of a lung fluke,Paragonimuswestermani[J].Chrom Inf Serv,1976,20:23.

[2]Miyazaki I.Two type of the lung fluke which has been calledParagonimuswestermani(Kerbert,1878)[J].Jap Med J,1978,28 (19):43.

[3]李友松,林金祥,程由注,等.福建省并殖吸虫病疫区感染率的变化及其原因探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9,12(4):275-277.

[4]洪加林,周启德,蒋达生,等.溪流被水库截流后下游溪蟹肺吸虫囊蚴消失的原因[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2):98-99.

[5]林英娇,林爱琴,陈宝建,等.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寄生人体肺脏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2,8(4):57-58.

[6]沈一平,邵向云,李友松,等.实用肺吸虫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8-232.

[7]樊培方,刘家荣,陈黛霞,等.安徽南部卫氏并殖吸虫分布[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0,5(2):1-6.

[8]洪加林,陈名刚,常正山,等.浙江省永嘉县并殖吸虫DNA序列分析、形态及核型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2):101-104.

猜你喜欢

永嘉县二倍体宿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永嘉县中学生闲暇体育现状调查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染色体加倍对黄毛草莓叶片形态的影响
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研究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