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研究

2012-10-25杨志杰李晓侠吴丽娟宗晓健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后场达峰酒精性

杨志杰,秦 昕,李晓侠,吴丽娟,刘 杰,宗晓健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甘肃 兰州 730000)

超声造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研究

杨志杰,秦 昕,李晓侠,吴丽娟,刘 杰,宗晓健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对正常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超声造影灌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脂肪肝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使用超声造影定量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20例正常肝及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造影图像分析,测量并分析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峰值强度、降支减半时间、曲线下面积等参数。结果 Ⅱ、Ⅲ级组的前、中、后场的峰值强度比正常组降低(P<0.05);Ⅱ、Ⅲ级组前、中场及Ⅲ级组后场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及降支减半时间均比正常组延长(P< 0.05);Ⅱ、Ⅲ级组后场曲线下面积比正常组减少(P<0.05)。结论 超声造影后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反映各级脂肪肝的血流灌注情况,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灌注效应减弱。

超声造影;非酒精性脂肪肝;时间-强度曲线

脂肪肝是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常与病毒性肝炎合并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隐匿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可能有关[1]。近几年,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可以实时、动态、无创地观察组织器官微循环的灌注情况,从而提高超声定性、定量诊断病变的准确率。笔者采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超声造影灌注特点,旨在为以肝脏弥漫性病变以及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背景的肝脏其他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超声科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正常患者20例。

脂肪肝组:60例,无长期、大量饮酒史,无肝脏占位性病变。男41例,女19例,年龄33~72岁,平均(49.58±9.25)岁,血压115~140/70~90mmHg,身高155~175cm,体重60~80kg。

正常组:20例,无肝病史,无脂肪肝及肝脏局灶性结节,肝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等其他慢性疾病史。男12例,女8例,年龄28~74岁,平均(48.41±10.37)岁,血压100~120/60~80mmHg,身高158~178cm,体重46~84kg。

入选标准:依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脂肪肝诊断标准[2]可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利用肝矢状切面分级:Ⅰ级:弥漫增强的肝脏回声,肝内血管及图像显示清晰;Ⅱ级:弥漫增强的肝脏回声,肝内血管及图像显示欠清晰;Ⅲ级:弥漫增强的肝脏回声,肝内血管及图像显示不清晰。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0MHz。应用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造影条件下帧频为14Hz,机械指数设置为0.08,其他设置如深度146mm,增益130,时间-增益补偿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不变。

造影剂:均采用Bracco公司的六氟化硫微泡,严格按照药品说明配制成5ml的微泡混悬液,微泡直径为2.0~6.0μm,平均为2.5μm。抽取2.4ml经肘浅静脉推注,随即快速推注5ml生理盐水,注射时间<1s。注射造影剂同时启动计时器并同步储存实时动态图像,保持5min的连续动态图。造影前均需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被检查者均需空腹8小时以上,采取左侧卧位,先用常规二维超声扫查肝脏,显示右肋间斜切面,取能清晰显示肝右叶大部分实质区的切面固定。探头位置保持不变,启动造影程序。

图像分析:感兴趣区分别放置于肝右叶前场、中场、后场肝实质(取样框放置时避开血管)。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自动描记的时间-强度曲线。观察指标包括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峰值强度、降支减半时间、曲线下面积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正常组与脂肪肝各组前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脂肪肝Ⅱ级组与Ⅲ级组的始增时间与达峰时间均延长,但达峰强度比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脂肪肝各组的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比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脂肪肝I级组比较,Ⅱ级组、Ⅲ级组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延长,达峰强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正常组与脂肪肝各组中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见表2)

与正常组比较,脂肪肝Ⅱ级组、Ⅲ级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脂肪肝Ⅱ级组、Ⅲ级组的达峰强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脂肪肝Ⅰ级组比较,Ⅱ级组、Ⅲ级组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延长,达峰强度降低;与脂肪肝Ⅱ级组比较,Ⅲ级组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延长,达峰强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正常组与脂肪肝各组后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见表3)

脂肪肝Ⅲ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延长,达峰强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脂肪肝Ⅱ级组、Ⅲ级组曲线下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弥漫性病变之一,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病理过程之一。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上每单位面积超过1/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随着人民群众饮食结构变化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有报道称3%~9%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发生于儿童[3]。目前,根据患者是否长期、大量饮酒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又根据其病因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高血脂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在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中,脂肪多沉积在肝小叶中央区或周边区,可以是局部沉积,也可以仅局限于某一叶,甚至布满整个肝实质;重症脂肪肝则不仅脂肪呈普遍沉积状态,而且会伴有局部炎症和坏死,其病变程度随脂肪不断浸润而加重。

目前,脂肪肝的确诊需要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Magalotti等[4]通过对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认为超声图像的改变与脂肪肝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明显相关性。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展的超声诊断新技术,其利用入射波与微气泡谐振所产生二次谐波信号成像,同一病灶在脏器的不同部位或是同一脏器不同病灶的血液微循环表现有很大差别。

笔者对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0例正常肝进行前、中、后场超声造影定量研究比较发现,两者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大致相似。但脂肪肝Ⅱ级、Ⅲ级组患者的前、中、后场的峰值强度比正常组低;Ⅱ级、Ⅲ级组患者前、中场及Ⅲ级组后场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及降支减半时间均比正常组延长;Ⅱ级、Ⅲ级组后场曲线下面积比正常组减少,而正常组与I级组前、中、后场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正常组的造影剂灌注效应比脂肪肝各组强,随着脂肪肝程度的不断加重,造影剂的灌注效应随之减弱,其中以Ⅲ级组最为明显。这可能与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有关[5~6],当肝脏脂肪变性时,肝细胞脂肪浸润肿大,由肝内脂肪小滴融合成的大脂肪泡或脂肪囊肿主要分布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及汇管区附近,并且压迫小叶中央静脉,从而造成肝内血流不畅,血流阻力加大,灌注面积减少,而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这种血液循环受限现象也会不断加重。

笔者对肝脏实质前、中、后、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临床超声医生的经验,存在有较多的主观性,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既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划分肝脏的前、中、后场,这样诊断将更准确。另外,不同的肝脏背景的造影时相可能会影响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不能单纯强调“快进快退”、“快进慢退”等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作为诊断依据,应该把病灶本身与肝脏实质背景结合起来,考虑到肝脏其他病灶是否受合并的脂肪肝背景影响,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表1 正常肝与脂肪肝前场超声造影定量比较(±s)

表1 正常肝与脂肪肝前场超声造影定量比较(±s)

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表示与Ⅰ级组比较P<0.05;表示与Ⅱ级组比较P<0.05

组别 始增时间(s) 达峰时间(s) 达峰强度(dB) 始消时间(s) 降支减半时间(s) 曲线下面积正常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24.38±3.8726.28±4.6936.15±4.87*▲35.89±4.74*▲48.38±7.7950.28±8.9772.87±9.67*▲73.04±9.52*▲0.58±0.070.54±0.060.51±0.06*▲0.52±0.06*▲131.21±39.82183.28±52.07* 210.27±71.08*▲211.25±72.27*▲203.45±64.26278.46±86.14* 297.24±91.25*▲301.41±90.24*▲123.54±29.28278.46±86.14* 297.24±91.25*▲301.41±90.24*▲

表2 正常肝与脂肪肝中场超声造影定量比较(±s)

表2 正常肝与脂肪肝中场超声造影定量比较(±s)

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表示与Ⅰ级组比较P<0.05;★表示与Ⅱ级组比较P<0.05

组别 始增时间(s) 达峰时间(s) 达峰强度(dB) 始消时间(s) 降支减半时间(s) 曲线下面积128.48±30.41128.14±30.01120.40±29.94116.86±28.97正常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23.88±3.7524.14±3.6929.98±4.79*▲36.54±4.76*▲★47.14±7.3745.28±6.9862.28±8.87*▲71.74±9.58*▲★0.60±0.070.59±0.070.54±0.06*▲0.52±0.05*▲★137.11±41.01135.76±40.47181.84±52.07*▲208.64±70.90*▲★208.24±67.16204.69±66.45288.56±85.44*▲296.44±90.12*▲★

表3 正常肝与脂肪肝后场超声造影定量比较(±s)

表3 正常肝与脂肪肝后场超声造影定量比较(±s)

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表示与Ⅰ级组比较P<0.05;★表示与Ⅱ级组比较P<0.05

组别 始增时间(s) 达峰时间(s) 达峰强度(dB) 始消时间(s) 降支减半时间(s) 曲线下面积正常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39.51±11.7438.82±11.0538.91±11.2350.46±17.59*▲★79.14±21.9181.48±22.0480.58±21.41137.64±43.47*▲★0.41±0.100.39±0.090.40±0.090.34±0.10*▲★108.45±29.53107.87±30.14107.55±30.22184.45±59.36*▲★152.17±44.16149.74±43.69150.15±43.24245.17±84.46*▲★81.18±34..5780..87±33.5957.39±28..17* 50.54±30.37*

[1]Marrero JA,Fontana RJ,Su GL,et al.NAFLD may be a common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ep 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Hepatology,2002,36(1):1349-1354.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3]Vos MB,Mc Clain CJ.Nutrition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ldren[J].Curr Diab Rep,2008,8(5):399-406.

[4]Magalotti D,Marchesini G,Ramilli S,et a1.Splanchnic haemodynamic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effect of a dietary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Apilot study[J].Dig Liver Dis,2004,36(6):406-411.

[5]鞠丽君,刘芦萍,张颖,等.脂肪肝病变程度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677~2679

[6]Zheng RQ,Wang QH,Lu MD,et a1.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an ultrasonographic study[J].World gastroenterol,2003,9(11):2484-2489.

R195

B

1671-1246(2012)10-0140-03

猜你喜欢

后场达峰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迎接人口“达峰”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谌龙2016年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