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派口译理论指导下的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中的译例分析
2012-10-16尹丕安
尹丕安,那 琳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释意派口译理论指导下的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中的译例分析
尹丕安,那 琳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近几年,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温总理的口译员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研究记者招待会上口译质量的论文纷纷涌现,释意派理论是最受欢迎的指导理论。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2010年“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实例进行评述和分析,同时总结出记者招待会上口译人员需要掌握的一些翻译策略。
释意派理论;记者招待会;翻译策略
自从2010年3月14号的“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以来,口译员张璐由于其在为温家宝总理进行口译时的出色表现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她的着装、镇定、气质,尤其是她的精彩的翻译让所有的人为之赞叹。记者招待会上的交替传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此领域。这就必须要有一个需要遵守的准则或者理论,而许多国内的学者也已经在记者招待会口译领域进行了令人赞赏的分析。本文将基于释意理论对2010年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口译员张璐的口译进行分析,此分析将从四个方面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释意理论概述
释意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法国,又称达意理论,是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以及对译者进行指导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不应该局限于语言而是重在释意。释意理论是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教授(1968)创立的,他认为:一个译者应时刻注意,翻译是传达真意,而不应该将重点过多地放在原文的结构和词汇上,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符号,仅仅只是指出了形式而没有领会真意。
释意理论侧重于口译的释意过程。实际上,对我们而言,很自然地能理解口译的过程是释意理论的焦点。在说话者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将其话语恰当地译为另一语言之前有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或注释语篇的阶段。译者应该理解语言符号(源语言/语言一)表达的思想,然后通过分析使语言符号所传达的语言现象有意义。
第二个阶段是动词派生。为了仅仅记住要传达的思想,译者应立刻忘记语言符号的结构。释意派的研究者认为要传达的思想在语言形式中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但是一旦在语言形式中表达,它们将会以非动词的形式形成一种概念。因此,在口译过程中,一个译者需要做的就是领会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说话者所使用的单词或词组。
第三,再形成的阶段。根据传达源语言的完整含义以及通俗易懂这两点,会有新的句子以另外一种语言符号(目的语/语言二) 形成。
总之,释意理论认为口译不是一个单向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译者理解源语言和将含义重组为目的语的动态过程。
图1 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教授关于口译过程的三角形示意图
二、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译例分析
2010年3月14日的上午10点,温家宝总理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来答中外记者问。众所周知,温家宝总理很善于引用涉及很多方面的丰富的言语来表达他的观点和情感,如诗歌和典故。在2008年3月18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了9次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大雅》);以及“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品》)。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口译过程中,中英文之间的句法结构的改造和由上下文线索的信息重建同样也不能忽视。此外,口译员张璐正确处理了中英不同的文化内涵、思维模式及语言模式,成功地传达了温总理的观点和情感。
1.情绪的传递
释意派理论强调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必须全面地考虑如何准确地传达说话人的思想、意向以及情感等信息。温家宝总理因为在讲话中频繁地引用名言而被称为“诗人总理”。尽管古诗词字数不多,但是其在传达情感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这就使口译员很难在这一方面当场给出一个满意的翻译。在一些场合,直译就可以让观众理解,然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却需要意译。例如,在2009年3月13号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经济复苏的喜悦和希望。
译例1:Just as the weary traveler despairs of finding a road,a village appears and the shade of willows and riotous flowers beckon.
译例2:Sometimes things mayseemprettybad,but ifyou work hard,there will be light at the end ofthe tunnel.
很显然译例二是意译,并且更好地传达了说话者的情感,因为译例二中“work hard”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一味地等待而要去努力行动,而其中的英语谚语“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指的是在将来的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时期后的希望和成功。通过比较,译例一是直译,并不像译例二般给人以启示并令人振奋。在记者招待会上,适当的语言模式和话语在传达说话者的各种各样情感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1) 措辞
一个词语本身就有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其指示意义是客观的,都在字典中有标记,而其内涵意义是客观的,是用来反映人们对一种语言的一类情感反应(谭载喜,1999)。每一个词语都有其唯一的内涵意义,而措辞在传达情感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曾担任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员的费胜潮回忆说,在2008年5月24日四川映秀镇为温家宝总理做口译时,他非常谨慎地选择了文字和语言,尽可能地传达温总理的感情和感染力。
例1:
温总理:向台湾同胞问好。
口译员张璐:Please conveymygreetings tothe people in Taiwan.
张璐将“向香港同胞问好”译为“Please convey my greetings to the Hong Kong compatriots”,而将“向台湾同胞问好”译为“Please conveymygreetings tothe people in Taiwan”。实际上,在这个时候,温总理让记者传达他的问好,用“compatriots”比“people”更好一点,这里的“people”是男人、女人和孩子的统称,“compatriot”指生在一个国家或者是同一个国籍的人,而使用“compatriot”一定会唤起观众更多的亲密感。然而,“people”一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是可接受的。从这里来看,应在不同场合练习措辞的灵活性。
(2) 直译和意译
温总理倾向于引用名言来表达他的感情。直译诗歌或典故是为了保持原文形式的和意思,同时,意译是为了保持原文意味而改变原文的形式。在记者招待会的口译中,为了传达感情,直译和意译都是可行的。
例2:
温总理: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口译员张璐: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ly one-hundred-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This means we must not slacken our efforts in the slightest and we must not waver in our resolve.
温总理引用了《战国策》里的话。其直译是tocover 90 percent ofone’s destined distance brings the traveler no farther than the midway point。温总理引用此话是提醒人们,努力奋斗的最后阶段往往是最难达到的,并且呼吁人们要坚持不懈。据上分析,口译员在直译时犯了一个小错误,引言中的“半”字不是她所翻译的一半的人数,而是指行程的一半。所幸的,在接下来的进一步阐释中,她用“this means”开头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很容易让观众理解了。
例3:
温总理: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口译员张璐: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my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aths todie.
这句话引自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温总理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表达他在他剩下的几年任期里的决心。这里,“九死”没有被翻译为“nine deaths”而是“a thousand deaths”。张璐“a thousand deaths”的夸张翻译,成功地表达了温总理的决心。
2.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释意派理论的研究对象一般不和语言水平平齐,而是对情感传达的分析。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交流。由于住在同一地球的人们在文化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因此对文化的接受也是可能的(郭建中,2000)。但是,由于作者和他/她的读者缺少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文化缺省是不可避免的。对源语言读者而言,显而易见地在目的与读者这里却不清楚。如上所述,口译也是一样。对文化差异的敏锐度会使一名口译员掌握其使用范畴以及克服文化因素的限制。因此,传达隐含的意义或情感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词句翻译的关键。
(1) 概念缺省
在汉语中,当使用了具体的概念时,如为了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的隐喻,一般都会在翻译中将其删除,以避免文化冲突。这就是概念缺省(郭建中,2000)。
例4:
温总理:中国政府代表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有目共睹的。
汉语中的“目”是指“眼睛”,即英文中的“eyes”,而成语“有目共睹”的直译为“being seen or witnessed byeyes”。我们都知道,“目”的概念在张璐的口译中略去了,而其蕴含意义被保留了。“Be recognized”指的是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好的或重要的。
例5:
温总理: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我至今不明白。
口译员张璐:It still baffles me whysome people keep tryingtomake an issue about China.
“文章”的基本意思是“essay,article,composition”,“做文章”的直译为“towrite a composition”,而其在此的隐含意义是因某事而吵闹,张璐就略去了其具体概念,并选择了一个英文习语来传达愿意。
(2) 说明性口译
说明性口译是在传达独特的源语言读者清楚的而目的语读者不明白的文化内涵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单单直译不能够满足读者时就需要进一步地解释,尤其是,关于政策、原则以及对外国人而言不熟悉的公报,为了能够清楚完整的传达信息,口译员应该全面准确地作出解释。
例6:
从法律上讲,这起强奸案的追诉期确实已经过了,但作为杨小水的犯罪动机提出来,法院会酌情减轻量刑的。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得找出证人。证物是不可能找到了,证人还是有希望找到的。
温总理:比如,在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实行了许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
口译员张璐:For example,we have introduced a series of stimulus measures to tackle the financial crises and these measures include the program of subsidizing the sales of home applianc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and the trade in second-hand automobiles with newon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有些人将“家电下乡”直译为“home applianc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而这个政策只是从2010年2月份起刚刚实行,对很多外国人而言还不是很熟悉。张璐在此的说明性口译更能让人所接受,因为她的口译解释了这是个什么政策,更容易让那些并不是很熟悉这个刚刚实行的政策的观众理解。
(3) 固定翻译
有一些指代组织或相关政治事件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词已经有其固定的翻译并且不会轻易改变。例如,“台联”被译为“All-China Federation ofTaiwan Compatriots”,不能被译为“Taiwan Association”;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被译为“three generations of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the CPC”;“台独”为“independence ofTaiwan”等等。
3.句法结构的转换
正如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教授所说,把法语口译为英文的过程类似于将一件法国样式的毛衣拆掉编制成一件英国风格的毛衣的过程(Seleskovitch,1979:48)。新的毛衣虽然还是件毛衣,但是其风格样式却和之前的完全不同。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中英文互译,在这个过程中,原意得以以一种新的形式表达出来。
汉语注重并列结构,而英文侧重主从突出。在中进英的口译中,为了自然一点而听起来不像中式英语,一个口译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言语能力,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将汉语的句法结构转换为英语的结构。
(1) 语义焦点的转换
英文的思维方式是演绎式的,其主要思想会在一开始表达;而典型的汉语思维方式是归纳性的,其主要思想会放在最后表达(郭建中,2000)。因此,中译英的口译中应注重语义焦点的转换。
例7:
温总理:我们要实现小康目标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
口译员张璐:We still need to make strenuous efforts if we’re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And we have to work very hard by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 if we’re to develop China into a developed country at the medium level.And it will still take almost a hundred years and even longer for us to make China into a modernized country.
汉语的思维方式是拐弯抹角的,在一开始就绕开语义焦点进行假设。然而,在英语中,“what and howto do”(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是其语义焦点,一般被放在条件状语从句之前。
(2) 主语的转换
汉语是主题凸显而英文是主语凸显(连淑能,1993)。中国的“人与天道合一”的哲学概念,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文化的一个反映。因此,大部分的主语都是活的并且被略去了。然而,西方则崇尚“Man’s Separation fromHeaven”(人与天分离),其大部分的主语是非生物。
例8:
温总理: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口译员张璐:I hope that one day soon,the two pieces of the painting can be held again.And I cherish the same wish not onlyfor the paintingbut alsofor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the Straits.
此处,“画”是“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主题,张璐在其译语中加了一个主语“I”,并使用了连词“not only…but also…”来反应其主从结构。
(3)修辞手法的转换
由于受到了中庸哲学的影响,中国人已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其中之一是强调平衡的美感。例如,对照无论是在英文还是中文的讲话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主要强调通过使用几个词或句子以并置的方式来表现矛盾的或类似的观点(郭建中,2000)。对照相比英文而言在汉语中更为普遍,因此在进行中译英时,在不同的场合中,该修辞手法会被省略或者不会被省略。
例9:
温总理: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口译员张璐:Timingis essential in decidingwhen one should act and when one should stayput.
整个句子以“因时而动”为中心,指“acting according to time”,张璐在此省略了修辞——对照,而使用了一个复杂句来表达中心意思。
4.上下文线索
释意派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和非语言的意义应该分开,从而口译员可以传达说话者的非语言含义。在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要回答来自国内外记者的提问,这就要求口译员为了传达说话者的非语言含义而具备强烈的逻辑能力来决定是否需要对温总理的讲话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例10:
温总理:在贸易问题上,我们主张协商。
口译员张璐:On trade issues we have always maintained that trade disputes should be resolved through consultations.
如果直译,温总理强调的应是“on trade issues we have always advocated consultations”。这样翻译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与张璐的翻译相比较就略为逊色。由之前温总理呼吁自由贸易以及反对各国间相互作对得出的推断,张璐对“协商”作了深层次的阐释,她根据文章线索恰当地在其译文中加入了“trade disputes”,使其翻译更加得完美。
三、结语
根据释意派理论,释意不是一个单向的解码行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个口译员或笔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信息并且在目的语中对其进行重组的过程。本文使用该理论分析了20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中进英的应用实例,并总结了一些口译策略。由于时间和心理压力,在大型的记者招待会上是不可能有完美的口译的,而张璐在其口译过程中做得非常出色。总的来说,她在其口译中遵循了阐释派理论的指导,为其他的口译员在进行记者招待会上的口译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当然,其口译中还有一些细小的错误,还有往更好口译上升的空间。我们应该谨记,口译永远都是一门让人遗憾的艺术。
[1]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2]Lederer,Marianne.La traduction aujourd'hui,le modèle Interprétatif.[M].Paris:Hachette,1994.
[3]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4]Seleskovitch,Danica.L’interpréte dans les conférences internationales,problème de langue et de communication.Minard,[M].Paris:Lettres modernes,1968.
[5]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吴小力.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和释意理论—兼谈释意训练[J].中国科技翻译,2007,(2).
[8]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9]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An Appreciat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 in Premier Wen’s Press Conference:An Interpretative Perspective
YINPi-an,NA Lin
(FacultyofHumanities and Foreign Department ofXi’an 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to Premier Wen’s press conference.His interpreters are also the focus of attention.Theses on their interpretation come out one after another.The Interpretative Theoryis the most popular theorytoabide byin the studies on press-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with examples taken from the on-site press conference of the"Two Sessions"held this year.At the same time,some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for interpreters to master in a press conference.
the Interpretative Theory;press conference;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G642
A
1008-178X(2012)01-0081-06
2011-11-01
陕西省社科基金(10L146_);陕西省教育厅基金(2010-JK193_)。
尹丕安(1969-),男,山东昌邑人,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语用学及翻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