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转归的影响
2012-09-22马靓孟鑫余爱玲嵇云文
马靓 孟鑫 余爱玲 嵇云文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江苏 连云港22200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1],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0%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由于PU所致[2]。多数患者看到自己出血时,紧张恐惧,认为病情恶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易失去信心,变得沮丧,但又害怕死亡,心理不安,产生焦虑急躁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转归及康复。本研究将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应用于PU并出血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的57例PU并出血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其分配到应用常规心理护理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催眠暗示心理护理组(以下简称观察组)。进行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前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2)无明显听力障碍;(3)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对催眠暗示心理护理理解和配合;(4)经检查(大便常规及隐血、血常规、胃镜等检查)确诊为PU出血。排除意识不清不配合、酗酒及药物依赖者。其中,男47例,女10例,年龄15~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例)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 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定患者情绪状态。先由患者自行评定(休克者纠正休克后),然后由护士将原始分换算成为标准分。
1.2.2 实施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休息、补液、制酸、止血、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对症治疗,血红蛋白<70g/L者给予输血。先由经验丰富的催眠治疗师来正规系统培训护士如何进行催眠暗示。然后观察组由护士根据PU出血患者的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到患者床边进行催眠暗示心理护理。第一步,首先和入组患者做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前的会谈,了解该患者的症状(呕血、黑便等),并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耐心地与患者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治疗性关系,建立起治疗性联盟。向患者简单地解释什么是催眠,什么不是催眠,消除患者对催眠可能的误解,让患者理解和接受催眠暗示心理护理不是单纯催人入睡,而是催眠后可感觉到轻松和愉快的干预方法;第二步,进行催眠感受性测试,所有患者均通过,且均在中度以上;第三步,根据PU出血患者的情况,给患者做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并教会患者采用凝视法进行自我催眠暗示诱导,具体步骤是:(1)让患者舒适地平卧于床上,闭起双眼,指导其作腹式深呼吸数次,使其身心迅速宁静;(2)随后要求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输液挂钩上,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患者的感受和体验,如“放松”、“你现在感觉非常舒适”等,使其慢慢进入催眠状态;(3)当患者完全进入催眠状态后,用事先编好的暗示语句进行治疗;(4)治疗结束时,用轻松、愉快的暗示语逐渐解除催眠状态,以避免患者的不适反应。该法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疗程,开始可指导患者2次,教会其方法后,患者可自我暗示催眠。
1.3 判断标准 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表明有焦虑症,SDS标准分>53表明有抑郁症。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稳定、胃管抽出无血性液体为止血。经治疗有效后,再次出现呕血、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胃管抽出液为血性等表现或再次胃镜检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征者为再出血,经治疗3d后止血无效者改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两样本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2,3)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SAS、SDS标准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SAS、SDS标准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入院时 出院时 P SDS入院时 出院时P对照组 28 52.5±11.4 52.6±11.5 >0.05 54.7±11.3 54.7±11.4 >0.05观察组 29 53.4±10.2 33.2±10.1 <0.05 54.6±10.3 41.9±10.2 <0.05 P>0.05 <0.01 >0.05 >0.01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PU是消化科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PU作为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PU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4],许多PU并出血患者担心疾病的进展、预后及康复,处于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中,其生理和心理受到双重折磨。用自评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心理评估的一种可靠方法,本文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显示,PU并出血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3.2 心理因素对PU患者机体的影响 PU住院患者有的为初诊者,有的症状严重或溃疡复发,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在出现问题后,情绪应激和心理因素可通过迷走神经机制促进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损伤胃黏膜,同时使胃十二指肠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黏膜的防御机能,促使溃疡的形成及出血的发生,出现一系列的胃肠、躯体症状,而躯体症状又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PU患者还存在与精神症状相关的睡眠障碍,患者会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从睡眠中醒转,发生多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增加、觉醒时间延长等[5],加之各种输液管道及监护仪的使用导致患者移动受限,以及环境中噪声、灯光、夜间治疗和护理活动如监测血压均为干扰睡眠的因素,睡眠质量比正常人差[6]。而睡眠剥夺能导致胃黏膜糜烂,可能与其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抑制细胞增殖而影响胃黏膜修复以及降低胃黏膜离子屏障有关[7],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诱发PU出血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
3.3 催眠暗示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20世纪20、30年代,催眠术在美国进入实验室研究阶段,1950~1960年,英、美医师协会都宣布了对于催眠有效性的支持声明,1977年,Orne将催眠定义为:催眠是通过一系列诱导程序达到的一定心理状态,当事人经历知觉、思维、记忆、行为等方面的改变[7]。这一定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催眠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克服了神秘色彩而进入了实际应用的阶段,人们在医学、军事、教育、科学、司法和个人生活领域等方面广泛开展催眠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现代健康理念认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动力。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催眠暗示正是利用心理与生理的互相作用达到对心身的调控。
3.4 随着医护人员及患者认识的不断提高,催眠暗示心理护理的应用更为广泛,作为一种先进的心理护理方法,在PU出血中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是现代心理护理的发展方向。可有效缓解精神症状,并改善睡眠,本研究通过教会患者凝视法自我暗示从而增加了夜间睡眠时间,患者均表示能接受催眠暗示心理护理的干预,主观体验应用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后心情比较放松,白天情绪比较好,主观睡眠质量较好,催眠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出血停止时间缩短,再出血率及手术率均降低,效果显著,促进了病情的稳定和恢复。本研究显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由于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有限,因此教会患者简单的凝视法自我催眠后,出院回家后能继续应用,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有效调动主观能动性,消除过度的焦虑和抑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事件,从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相应变化,维持人体正常的应激能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1]许兰萍,朗森阳,姜风英.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44-45.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7-209.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4-198.
[4]徐志鹏,黎红华,陈文军,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59.
[5]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39-340.
[6]Keefer L.Stepanski EJ,Ranjbaran Z,et al.An initial report of sleep disturbance in inactiv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J Clin Sleep Med,2006,2(4):409-416.
[7]Matsumoto T,Yoshiyama S,Kobayashi T,et al.Mechanisms underlying enhanced contractile response to endothelin-l in diabetic rat basilar artery[J].Peptides,2004,25(11):1985-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