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教学改革探讨

2012-09-22

商业会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财务软件程序性电算化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常德415000)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一)操作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用软件处理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或是软件方面的架构性的内容太多,势必减少教师的操作演示课时与学生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纯理论的讲述中对该课程产生厌倦心理,但应特别注意“操作性”安排的适时、适量。

(二)迁移性

会计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到所在单位使用的软件不一定与学校所学的软件一样,这就需要学生在校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具备“迁移性”,要由此及彼、推陈出新,通过已学会的财务软件基本操作原理能轻而易举地操作其他的软件。

(三)灵活性

考核的“灵活性”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不能固化在原有的闭卷考试上,也不能简单化的选择用上机软件做会计分录处理,除应注重学生的平常操作和综合实训能力的测量外,还需要考核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做到既与社会考证相结合,又与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

(四)趣味性

“趣味性”是教学中的最高层次,就是将游戏的趣味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像在游戏中那样专注,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探讨财务软件的架构原理,提高软件操作和迁移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课程教学的设计

(一)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其学习阶段

1.程序性知识的内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家J.R.安德森于1976年提出的一组概念,后来得到了很多心理学家的响应。所谓陈述性知识,就是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也常被称为言语信息。所谓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用于回答 “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也称为步骤性或过程性知识。显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典型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学习前提是必须拥有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陈述性知识、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手工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性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程序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第一阶段,认知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间记忆阶段,与以前长久以来记忆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知识的重新建构。第二阶段,转化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联系,使规则的陈述性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自动阶段。它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基于程序性知识获得的三阶段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可相应地从三个方面展开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帮助学生将一些小的程序合并成一些大的程序;帮助学生将这些技能程序化,使学生可以对程序本身无须多作考虑,就能使用程序的目标与子目标结构。

(二)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的范围及教学内容设计

1.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的范围。会计电算化实质是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通常的财务软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模块包括了11个,具体为总账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工资系统、成本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其他管理系统等。但是在教学中有限的教学课时教师不可能将财务系统的所有的子系统都一一演示操作,所以根据财务系统各子系统的信息传递关系(如图1)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图1 财务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2.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会计电算化选择的教学软件主要是采用用友ERP。这是因为该软件不仅具有财务系统,还具备其他的管理模块(如供应链和销售等模块),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教学软件中各个子系统模块较多,教学中需注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教学内容实行分层设计:(1)初级教学内容,启用单一的总账系统生成会计报表 (总账系统→余额表→会计报表如图1)。(2)中级教学内容,启用固定资产、工资、总账系统生成会计报表。(3)高级教学内容,利用已编好的会计报表资料启用用友ERP财务分析模块进行财务分析;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

3.教学内容的分时设计。我校会计电算化安排的教学课时是50课时和为期一周的实训课时。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初级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是22课时,中级教学内容是18课时,高级教学内容是10课时,最后一周的实训课时由学生融合初、中、高的教学内容独立地进行操作,着重培养其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参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对课程进行教学步骤设计

第一步,教师“边说边做,及时总结”。教师精选实务工作中某一个企业的一个月的较为简单的业务数据进行演示操作,并将用友软件各系统模块分解成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分解成几个操作步骤进行陈述性解释。如对总账系统进行演示操作时,将总账系统分解成总账初始化、总账日常操作、记账、查账、期末处理等几个子系统来讲;对期末处理又分自动转账、对账、结账、取消结账等几个步骤演示讲述。教师在讲解演示完一个系统模块后还必须及时总结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容易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第二步,学生“课堂画旧瓢,课后画新瓢”。为学生准备两个不同企业的业务数据,一个与教师教学内容相同,另一个是课后练习所用;课堂上听了、看了教师的演示操作后就 “依葫芦画瓢”,初步了解软件的操作过程;课后有时间仍然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房或是自己的电脑进行新的实例操作,检验自己在独立操作的情况下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操作内容并写出实验报告,深刻理解软件的各系统的架构规则。

第三步,学生“扮演角色,合作操作”。由于财务工作的机密性、严谨性的特点,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教学中通常需要对操作人员的角色 (即相应的岗位或职务)进行分工,不同角色、不同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不同,在财务软件上的操作权力是不同的。因学生要学会整个软件的操作,所以在前两步教学中,所有的业务处理都由学生完成,只是通过更换操作员和登录密码来解决角色的更替问题,学生仍存在角色意识模糊不清的状况。因此在第三步,初、中级课程内容完结时,让学生四至六人组成一组,分别任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会计、出纳、资产管理员、工资管理员,利用综合性的较简单的企业资料进行软件的业务处理,最后报出会计报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角色与软件的理解,明确角色的权限,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软件操作的熟练度,活跃课堂气氛,并能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程序性知识的迁移,为操作其他软件打下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程序性知识教学方法改革

(一)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rown和Palincsar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我监控技能的教学策略,倡导在阅读教学中由学生不时地互换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友爱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有效阅读策略。将交互式教学法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讨,这种交互式教学的内容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频繁的信息交流达到传输程序性知识的目的。

具体的交互式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教师教授的程序性知识要与实际财务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想学的需求。第二,上课时在计算机房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软件控制所有学生的电脑,将操作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同时也要陈述并解释相关操作步骤。第三,教师演示完教学内容后马上就解除对学生电脑的控制,让学生在听完、看完后马上动手实践,增强操作能力。第四,学生操作中有问题的,先让其与同学讨论。学生在互教的过程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操作问题,教师出面解决。在这个互相教互相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忘却了操作软件的枯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最后,确定学生基本会操作后,再进行软件知识的理论规则学习,并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为主,教师解答为辅,教师的解说主要是在于学生反馈来的弄不懂的地方,减少了教师的冗余解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 (作为“锚”)的教学。它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在约翰·布朗斯福特的领导下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模式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法具体的实施过程通常是让学生在已做过的操作内容中来设定一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是错误操作,让学生来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解决“锚”中的问题,而且能自主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例如,设定总账期末处理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是“无法结账”,根据学生掌握的可能出现的不结账的情况,教师可提示学生仔细查看结账的四步骤的内容,使学生清楚明白其规律,查找学生自己的操作正误并加以强化,从而对软件中的结账功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像这样的“抛锚”问题经常出现,学生通过自我解决问题,相互解决问题,教师提示解决问题,为后期自学其他系统模块的探索性学习无疑是打下了伏笔。当然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抛锚问题”和教师设定的“抛锚操作”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操作财务软件,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操作中出现的“抛锚问题”写到实验报告上,并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种教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尝试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会计电算化高级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是对程序性知识迁移能力的一种验证。主要是学生已经具备了操作软件的基本能力,解决软件操作问题的基本思路,如果还采取会计电算化初、中级的先演示后说明的教学方法,势必会让学生觉得厌烦。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学生已充分掌握理解用友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准备以旧引新,为软件的尝试操作铺路架桥。第二步,教师发放给学生操作金蝶软件的企业实务数据资料。第三步,学生自学课本上的金蝶软件程序操作知识并进行尝试性操作练习,对个别操作困难的学生,教师可提示操作,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第四步,学生讨论存在的操作问题,教师总结并比较不同软件的差异。第五步,学生再进行第二次软件的尝试练习,以形成其他财务软件的迁移操作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实践来引导理论,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显然在会计电算化的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最佳选择。首先,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且较熟练操作ERP财务软件的能力,而且有欲望想去做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其次,将学生每三至四人编成一组成立一个财务室,将实际企业的背景资料和一个月涉及会计业务的所有原始凭证分发给每个小组 (资料数据比教学课时中给学生的资料要多),并提出相关要求,如按规定格式报出企业的月报和有关明细账和日记账等。再次,学生明确项目要求和目的后,自行分工,明确各自的分项目的任务和操作员的权利后,利用软件进行业务处理。最后,教师与学生对各组的财务工作进行评分。先由第一财务室检查第二财务室的报表资料,第二财务室检查第三财务室的报表资料,按此顺序进行,并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评分不仅在准确度上有所体现,而且还在合作程度、速度方面也要体现。如果在前面教学中还有个别同学软件操作或是会计业务处理存在问题的,在最后综合实训中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不论是何种课程的教学改革,它的宗旨是让学生易学、易懂、易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序性知识教学改革也应同样基于此。

猜你喜欢

财务软件程序性电算化
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财务应用软件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财务软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论财务软件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