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

2012-08-15韩风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沙漠化文明

韩风春

(莆田市委党校,福建莆田 351100)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

韩风春

(莆田市委党校,福建莆田 351100)

本文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赋予新的内容。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培育路径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随着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生态文明是我党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种现代文明形式。它主要是人们在对客观物质的改造和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优化。它倡导人们要在尊重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是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利益高于自然治理、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夺式开发思想进行反思的结果,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统一的发展理念。

一、生态文明与人类其他文明形式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而最终的着眼点是人类子孙后代的继续发展。生态文明与人类其他文明形式不同的是,它强调了人类的自觉与自律,以及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体。但同时,这种文明形式又与其他文明形式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物资的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生产力进步。但这种开发和利用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盲目的,这就是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形式的本质区别。

另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现代的文明观,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明显的联系和区别。第一,从联系上看。首先,从范围上看,生态文明的范围广,它不但涵盖了物质文明的内容,同时也涵盖了精神文明的内容。其次,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联系上看,生态文明倡导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积极的文明观,而不是消极的,不是要求人们在自然面前畏首畏脚,这一点是它与物质文明的相似之处。再次,从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联系上看,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与精神文明是相同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生态文明其实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第二,从区别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虽然都涵盖了生态文明的内容,但两者都无法完全包容生态文明,即是说,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比而言,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1.缺乏尊重自然,缺乏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和行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有目共睹的客观现实,恶劣的环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2.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第一,水资源污染严重。当前我国主要的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第二,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第三,大气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第四,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6.7%,高达160.7万平方千米,其中,干旱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为87.6万平方千米,半干旱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9.2万平方千米,而且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成逐年增加趋势,目前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不断扩张,导致了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4.野生动物发展境况堪忧。在我国,大批物种正濒临灭绝。虎类中的新疆虎已绝种,只剩下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亚种,而且数量极其稀少。如果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仍得不到控制,到本世纪末,地球上的物种将减少5%~20%。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1.树立地球家园的理念。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的基本生态观念,只有大家都认识到地球以及地球上的资源的有限性,才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自觉地维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最大效用地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人与生态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协调的。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种自然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等,已经对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摆正自身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3.树立保护自然和善待自然的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但也要尊重自然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其变化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人类强行地实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4.树立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保护和发展自然环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类的生产力。这是以前我们忽略的重要理念,也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坚持和树立的重要发展理念。

5.通过学校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意识,能源节约意识,消费简约意识和优化生态意识等。生物课中讲述的实实在在的动植物,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及时给学生渗透生态道德观是非常必要的。保护生态环境,应从青少年抓起。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身为教师应身先士卒,为后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而尽一份力。

6.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确定天人和谐的生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是实现天人和谐的发展与创造的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最大限度地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利益,实现天人和谐。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厉反对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极端的生态中心思想。

[1]傅德田.生态文明的一种理解:路径、“面相”与“三维一体”[J].齐鲁学刊,2012(1).

[2]苏庆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J].思想战线,2012(1).

[3]赵富刚,李兵兵,潘蓓鸽,等.浅议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X2

A

1008-178X(2012)08-0185-02

2012-03-23

韩风春(1962-),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市委党校副教授,从事哲学及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沙漠化文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请文明演绎
2009-2017年阿拉善左旗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文明歌
沙漠化,你还能hold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