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萨满文化传承
——以吉林九台满族石姓为例
2012-08-15吕萍
吕 萍
(1.长春师范学院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学院满族文化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2)
满族萨满文化传承
——以吉林九台满族石姓为例
吕 萍1,2
(1.长春师范学院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学院满族文化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2)
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至今在满族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萨满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九台石姓(石克忒力氏)家族是典型的满族萨满世家,其萨满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据该家族神本子记载已传承八代。传承方式主要通过“神抓”和“族选”两种方式,并有“学乌云”与“落乌云”的萨满仪式。石姓家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萨满祭祀仪式、神歌。石姓家族及其萨满为满族的萨满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满族;石姓;萨满文化;传承
满族从古至今一直信仰萨满文化,并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萨满文化资料。吉林省九台的石姓(石克忒力氏)家族是典型的满族萨满文化传承世家。时至今日,他们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萨满祭祀神本,传承着整套祭祀仪式、祭祀神技,延续着石姓家族萨满的香火。本文以九台石姓家族萨满文化传承为例,对满族萨满文化传承作一简要论述。
石姓家族即石克忒力哈拉,系佛满洲,正黄旗。世居九台市东部的东哈村和小韩屯一带,历史上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所在地。有学者指出:“辉发部始祖原居黑龙江岸之尼玛察部,姓益克得里氏,移居张地,改姓纳喇氏,仅是王机褚一支,并不是所有益克得里氏家族都改为纳喇氏。现在有很多辉发部家族的后裔,他们无一以纳喇为氏者,几百年来,历代相传,一直姓益克得里氏(或锡克得里,石克忒力,下文均用‘石姓’简称),改汉姓也以石,奚、施为姓。基本上都是取满文字头对音。吉林省九台市的石姓家族,他们就是辉发后人,姓石克忒力哈拉。”[1]石姓家族家谱、神本也介绍说,其祖上曾居沈阳,后迁到黑龙江,又从黑龙江返回到乌拉街。祖上曾做过乌拉打牲衙门的官员,后由乌拉街移至九台。据该家族老人讲,石姓在迁徙的过程中分为两支,一支迁到了“西屯”(今九台市胡家回族乡的小韩屯)。小韩屯地处九台市区东北部,距离九台市区54公里。现全村约有1800多人,过去全是满族,现满族能占三分之二,主要有关氏、赵氏、杨氏和石氏“四大家族”,其中石氏人口占300多人。一支移到了“东屯”(今九台市莽卡满族乡的东哈村)。东哈村位于九台市区东南部,距九台市区65公里,是莽卡乡7个满族屯之一,满族人口有300多户,在佟氏、杨氏、石氏、韩氏为主的东哈村“四大家族”中,石姓人口占近百户。清朝时,九台莽卡东哈村隶属乌拉打牲衙门。《九台文史资料》也有“莽卡屯属明代扈伦女真乌拉部”[2]的相关记载。
“西屯”及“东屯”的石姓后代均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他们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在这一带,家族的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萨满,并保留有家神祭、野神祭的一系列仪式,存有满语萨满神歌本子。早在20世纪80年代,其家族老萨满石清山、石清民等人就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之邀,到北京进行了萨满祭祀表演,并留下了珍贵的音像资料。2004年,第七届国际萨满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石姓家族萨满应邀赴会,为参会者进行“跑火池”这一独特的萨满神技表演。会后,他们还承担了大型纪录片《中国满族萨满祭祀》的摄录活动,引起了轰动,国内外萨满学界开始广泛关注并研究石姓家族。近年来,美国、加拿大、韩国等考察团,日本、匈牙利、英国等学者不断访问石姓家族,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遗憾的是石清山、石清民等老一代萨满已经故去,尚在世的石清珍、石文泰扎力也已年逾古稀,特别是随着石宗祥萨满、石殿歧扎力的相继过世,所剩萨满不多,抢救这些活着的萨满记忆中的萨满文化遗存已是当务之急。好在各级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使该家族有六项萨满绝技成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该家族老一辈萨满、扎力陪养的小萨满们的成长进步,石姓家族烧香后继有人,这就使萨满文化这一古老的满族文化得到很好传承。没有传承人,就不会有萨满文化。正是像石姓家族这样,九台多个满族氏族坚持了萨满传承,才为这座城市赢得了“萨满文化之乡”的称号①。可见,石姓家族功不可没。
萨满的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满族萨满的传承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族选”,一种是“神选”。所谓“族选”,就是由氏族内部推选而产生,或者是由族长、部落长等协商来选定。所谓“神选”,就是由那些被认为神灵附体的痊愈病人或精神不正常者来充当萨满。②
石姓家族的传承方式也有“族选”和“神选”两种。据该家族萨满神本子记载和东哈村萨满石宗祥、小韩屯石清珍介绍,从清代到现在,该家族已经传承了八代萨满。前六代萨满为“神选”萨满,分别是头辈太爷崇吉德,二辈太爷打卡布,三辈太爷乌林巴(女萨满),四辈太爷东海,五辈太爷多明阿,六辈太爷石殿峰。后两代萨满为“族选”萨满,分别是:第七辈太爷石宗轩,第八辈太爷石宗祥。[3]
在石姓家族中,不论是“神选”,还是“族选”,都要进行“学乌云”的系统培训,也就是老萨满口耳相传给小萨满作萨满必备的技能。例如焚香、杀牲、摆供、祭祖、祭天等祭礼祭规,还要亲授萨满神歌、舞蹈、鼓技、神技等。九天为一个学习周期,到了九天要重新更换供品,进入一个新阶段,一般小扎力需要学习五至九个周期,通过考试才能结业。“九”或“九天”满语音译为“乌云”,③因此检验小扎力们的学习成果,即举行一次“落乌云”仪式。
东哈村石姓家族最近举行的“学乌云”与“落乌云”仪式是在2007年深冬和初春,那时石宗祥萨满、石殿歧扎力还健在。“学乌云”仪式由石宗祥萨满主持,石殿歧和石文泰两位扎力助阵。东哈村石姓穆坤达石文尧率众小萨满在激昂的鼓声中,进行了拜祖仪式,扎力们悬祖谱、焚香、杀牲、摆供完成后,老萨满焚香禀告祖神,祈请祖神保佑学萨满成功。仪式结束后,萨满向小萨满口耳相授,躬亲示范地教学。其主要内容有神偶的供奉、神器的使用、供品的摆放及请神、送神祭祀仪式等祭规,还特别强调了仪式禁忌,以及击鼓、甩腰铃、鼓架(舞蹈步伐)、萨满神歌等。此外,还要学习祭祀所用满语、萨满绝技、讲述萨满神话以及本家族萨满前辈神的事迹等。
“学乌云”期满后,就要举行毕业典礼,也就是“落乌云”仪式,用以检验学习成果。2007年3月8日到10日,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云集东哈村,共同领略了石姓家族举行的“落乌云”仪式,高度评价了这次活动。参加“学乌云”的所有徒弟均考试过关。就连小扎力石宗朋(11岁)和石继新(13岁)的表现也非常好,获得了萨满和族人的认可。石姓家族萨满文化新传人的过关,对于保护和传承萨满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加此次“落乌云”考试的主要有石宗超、石文宝、石继新、石光华、石宗朋,他们是东哈村石姓家族的新一代萨满文化传承人。他们学萨满的原因,有的是由父母许愿,有的是由族人推荐,还有的是穆昆达选拔。对这些新萨满总的要求是品行端庄,聪明伶俐,民族责任感强。他们的师父是石宗祥、石殿歧和石文泰。石宗祥是当时东哈村石姓唯一健在的萨满,与石殿歧、石文泰一起学的萨满。因为石姓家族好多年没有出现神选萨满,这样举办不了萨满祭祀,长久就会“扣香”(不能烧香祭祀),也就是说本家族没萨满了。为了使石姓萨满后继有人,家族全体成员共推扎力石宗祥为家族萨满。石宗祥年逾七旬,身体不是很好,石殿歧和石文泰也已是古稀之年,所以萨满传承使命感很强,对这五个徒弟非常用心,恨不能一夜之间倾其所学,让他们掌握所有本领。在五个弟子中,石宗朋最小(1996年生人),不过学习很认真,自身条件好,声音洪亮、唱腔周正,最得师傅疼爱。到“落乌云”考试时,他已经能唱很多段神歌了。正是有了这些民间文化传承者,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才得以传承下来。
石姓家族培养了一批新的萨满文化传人,也较好地保留了学习神歌的“神本子”。石姓家族萨满“神本子”是珍贵的萨满文本。尽管这个文本是用汉文记满语音方式记录下来的,但能够从清代完整保留至今也是十分难得的。
神本子就是记录萨满神歌歌词的手抄本。保留至今的石姓萨满神本子为20世纪30年代的手抄本,是石姓八代萨满传承了几百年留下的,故显得格外珍贵。这个神本子收录了47首神歌,包括家神神歌、瞒泥神歌、野神神歌三部分。祭祀本家族祖先时所唱的神歌叫家神神歌,他们是头辈太爷、敖都妈发、南炕家神、西炕家神等。祭祀死去萨满(即瞒泥)神时所唱的神歌叫瞒泥神歌,他们是按巴瞒泥、舒禄瞒泥、伏亲瞒泥、多分洛瞒泥、赊冷泰瞒泥等。祭祀动物神时所唱的神歌叫野神神歌,他们是飞虎神、卧虎神、豹神、貂神、蟒神等。此外,一些与神歌相关的满语词汇附录在了神本子后面,像家人称谓:太爷、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等;时间词汇:年、月、日等;季节词汇:春、夏、秋、冬等;动物名称:鼠、牛、虎、龙等。由于清代晚期满汉融合,满族人基本不会说满语了,所以神本子上的满语神词只能用汉语记音方式记录下来,旁边再用汉语译文标注。虽因口耳相传,汉语记音标注产生一些误差,但并不影响对整个内容的表述。
从“神本子”看,石姓家祭有11种之多,包括南炕家神、西炕家神、淘米领升、排神、升斗回话、换锁、敖都妈发、头辈太爷、祭祀用、顺星等。其中“换锁”是祭祀佛托妈妈,“头辈太爷”是祭祀石克忒力氏的祖先神,“祭祀用”是祭天仪式,“顺星”是祭星仪式。而“敖都妈发”是石克忒力氏独有的家祭。可以说,石克忒力氏家祭既有满族共同祭祀的神,象祭天、祭祖、祭佛托妈妈、祭星等,也有自己家族专门祭祀的神,如敖都妈发、头辈太爷等。在这里,“头辈太爷”祭祀又最为重要,从神歌唱词就能看出来:
(原文)
……
舒崇阿妈发比不合
打七杜悖德丝各合
国民山音阿林德
衣兰哈打卧月德
……
卧林七阿(牙尼)分车合
恩杜林危妈发槐他哈
耑七阿(牙尼)分车合
卧车库妈发沙木打木必
塞崇阿妈发扎伏纳哈
吴哩沙妈白乂哈不车合
仸洛国出课妈发戈不合
唐五阿(牙尼)分车合
抢扦妈发仸洛国出课
……[4]
(满文转写、译文)
……
sucungga mafa bibuhe
头辈太爷:舒崇阿玛发(元祖)留下
daci dube de sigehe
从始至终
golmin? anyan alin de
在长白山
ilan hada oyo de
在三个山峰之上
……
orinci aniya funcehe
二十多年后
enduringge mafa hūwaitaha
抓二辈太爷:恩杜林危玛发
juwanci aniya funcehe
十多年后
weceku mafa samdambi
神萨满跳神
saicungga mafa jafanaha
抓三辈太爷:塞崇阿玛发
uri saman baicaha bucehe
乌里萨满死了
ferguwecuke mafa gebulehe
抓四辈太爷:神奇玛发
tanggū aniya funcehe
百有余年
kiyangkiyan mafa ferguwecuke抓五辈太爷:抢扦玛发
……[5]
这首神歌长达128行,上面所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从标题上看是为祭祀“头辈太爷”而唱,但从内容看似乎是在叙说石姓家族的家族史。神歌中的“头辈太爷”就是现今的石姓家族元祖,歌词中的“头辈太爷:舒崇阿玛发(元祖)留下,从始至终,在长白山,在三个山峰之上……”唱出了石姓家族元祖“头辈太爷舒崇阿玛发”的身世与来历。在石姓家族中,一直流传着头辈太爷“火炼金身”的故事,这个故事辈辈相传,在当地也有广泛的影响。该故事主要是说头辈太爷与妻弟敖姓萨满在江中比武斗法,不幸去世,死后炼成不坏金身,最后归长白山修炼一事。至此,留下了石姓家族祭祀中的一大神技——“跑火池”。这样一个家族故事在神词中得到了认证。神词中唱道:“在众姓中,与敖褚道哈拉是亲戚,将主祭大萨满,如神主一样,在吃饭喝酒之时,说着闲话,越说越多,我的神祇显圣,他的太爷显灵,话已说出,不能不算,我能变青鳇鱼,我能坐鼓过河,手拿金马叉,有八支眼睛,马叉被折,身受重伤,死去了”。[7]所以要在“二十多年后,抓二辈太爷:恩杜林危玛发”。神歌传承家族史的作用在这里突显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头辈太爷”又是石克忒力氏家族的第一位萨满。歌中唱道,头辈太爷“二十多年后,抓二辈太爷:恩杜林危玛发”,以后各位太爷又陆续“抓三辈太爷:塞崇阿玛发”、“抓四辈太爷:神奇玛发”、“抓五辈太爷:抢扦玛发”。从这首神歌中,我们看到了石克忒力氏家族萨满传承的谱系,即:头辈太爷:舒崇阿玛发(sucungga mafa,元祖);二辈太爷:恩杜林危玛发(enduringge mafa);三辈太爷:塞崇阿玛发(saicungga mafa);四辈太爷:神奇玛发(ferguwecuke mafa);五辈太爷:抢扦玛发(kiyangkiyan mafa)。
这个萨满传承的谱系,在石克忒力氏家族神本子最后的满语词汇表中也有记载。比如:舒崇阿妈发(sucungga mafa):吴朱七扎兰(ujuci jalan,第一辈);恩都林危妈发(enduringge mafa):晨扎兰(jai jalan,第二辈);塞崇阿妈发(saicungga mafa):衣兰七扎兰(ilaci,第三辈);佛洛国出课妈发(ferguwecuke mafa):堆七扎兰(duici jalan,第四辈);抢扦妈发(kiyangkiyan mafa):孙扎七扎兰(sunjaci jalan,第五辈)[8]等都很清楚地表明了石姓家族的萨满传承。虽然信仰萨满教的各民族传承方式有细微差别,但总的来说,老萨满死后要在本族中抓一个新萨满,是萨满传承的最主要方式,民间称作“神抓萨满”。神词充分唱出了这一点,许多萨满观念、仪式、传承也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神词是萨满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之,石姓萨满文化是研究萨满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它比较全面地保留和传承了一套满族萨满祭仪、神歌、神技。石姓萨满那激昂多变的鼓点、优美多姿的舞步、摆动有序的腰铃,那原汁原味的满族家神、瞒泥神、野神祭祀神歌,在国内实属罕见。保护好石姓家族这一重要的萨满文化遗产,关注新一代萨满文化传承人,是学者和有关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注 释]
①2006年,九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萨满文化之乡”。
②石姓萨满太爷前六辈没争议,均为神选。第七辈开始,小韩屯和东哈村这两支石姓后裔出现分歧。因长期没出现神选萨满,因此不能烧香,俗称“扣香”。为不扣香,石姓家族采取了族选萨满。由于历史原因,分居两地的石姓家族选出不同萨满。与东哈萨满神本记载不同的是,小韩屯第七辈太爷石清山,第八辈太爷石清珍。
③乌云:满语uyun.汉译为数字九。
[1]赵东升.辉发问古[M]//中国满学(第一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78.
[2]九台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九台政协文史资料[G].九台:九台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1988.
[3]吕萍,邱时遇.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151.
[4]石姓萨满抄录保存.吉林九台佛满洲石克忒力氏萨满祭祀神本(东哈本)[22-25].
[5]赵志忠.满族萨满神歌研究[M].民族出版社,2010:98-103,106-107.
G127
A
1008-178X(2012)08-0009-04
2012-04-19
吉林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吉教科文合字 [2009]第15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223);长春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吕 萍(1964-),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春师范学院满族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满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