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的本质看法译汉中的直译与意译

2012-08-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原语译作意译

张 静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从翻译的本质看法译汉中的直译与意译

张 静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在翻译方法上,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和意译之争。该问题之争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两派都有充分的理由,即双方一致主张“忠实”地再现原语文本。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两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翻译;法译汉;直译;意译

翻译是指在尽可能完整和尽可能准确的情况下,运用目标语来改写原语的言语产物的语言迁徙活动,结果是单向性的。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的不对等性,译者需要作出选择,要么放弃与语境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要么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的等值。这种选择实际上就是直译与意译之间的选择。选择直译还是意译,会直接影响到译语文本的风格。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忠实”地再现原语文本。主张直译的学者认为:原语语言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该得到完整的保留,哪怕是原语和译入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而主张意译的学者们认为:既然两种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存在着不同之处,那么二者之间便是不可等同的;既然在翻译原语文本时经常碰到语义的缺损,那么其结构自然是以意补损。

直译和意译之争,在我国存在已久。在东汉时代,佛经翻译大多采用刻板的硬译和死译法,译文生涩且难懂。到符秦时代,释道安主持佛经译场,主张直译,其主持翻译的佛经都是字句对译出来的。之后,西域龟兹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不认同直译,主张意译。唐代的翻译家玄奘为“新译”疏通了血脉,他的“五不翻”是现代翻译思想的鼻祖。他的经译著作丰富,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重直译,轻意译”的翻译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初,翻译界的突出矛盾就是“信与顺”的争论。鲁迅的译作主张是“信而不顺”,倡导译作与原作要“骨肉为一”,不能因为译作的语言需要而扭曲了原作的内容。但是,单纯地求“信”,却并未兼顾“达”与“雅”的翻译精神,引来了翻译界的诸多异论。其实,译者的最高目的就是满足读者的阅读效率——能在阅读时间、理解程度、语言把握和综合效果上达到最优。单方面地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切合或者译文语言的通俗易解都是不可取的。

随着翻译理论的完善,直意之争和信顺之争已经不再明显。翻译理论转向了更高的境界——译文的风骨。翻译和诗歌一样,兼顾作品的语言、文体、风格和寓意。直译注重的是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意象选取、语法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在这些基本的翻译层面上尽量保持与原作的统一,越高的切合度意味着越高的翻译水平。意译则是站在高于内容和文字的角度来翻译原作,在完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另类的表达和解释,有完全切合全文的主题和方向。

下面就直译和意译之间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进行一些比较。

在原语语言结构与译入语完全相悖的情况下使用直译,极有可能造成直译的失败。比如:

Et les voilà tous deux qui montent un obscur escalier en limcaion,sous le regard malveillant des araignées de leurobscure besogne de petites fileuses.La forêt des Aventures.

于是,二人在正在暗处忙碌织网的一些蜘蛛因受到骚扰后投来的敌意的目光下,他们攀登上昏暗的螺旋阶梯。(直译)

于是,二人攀登上昏暗的螺旋楼梯。以至于那些正在暗处忙着织网的蜘蛛也因受到骚扰而投来敌意的目光。(意译)

对于例句的直译,读者很难获得阅读的快感。只需要对句子的结构稍作调整,就能改变这种状况。事实上,任何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和表现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要生硬地套用原作文字的词序、句型结构、句序,并据此进行直译,是不可能的。

正是由于直译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点,才成就了意译的发展。意译的特点是“留其神而弃其形”,不拘泥于言语的形式,保留其承载的内容。比如:

je ne vois l’existence ni en noir ni en rose de grisaille et des feux de lumière dans les arbres;je ne veux pas prendre les allures d’un désespéré,d’un homme vouéau suicide;je ne veux pas laisser croire surtoutà une misère morale qui n’est pas en moi et apitoyer sur mon sort les ames tendres——Le Mandarin Blanc.

我既不把自己的生活看得那么悲惨凄凉,也不把它看得那么美妙无比。这就是生活,有忧愁也有欢乐,正如花开有花落,月圆有月缺。我不想流露出一种放弃了希望,只想自杀的神态,也不愿让善良的人们以为我处在莫须有的悲痛之中而产生可怜同情。(译文)

译句中的黑体部分就是运用了意译的转义方式,以追求译文的“雅”。但美中不足的是出现了相应的加词,如“这就是生活”,此译句存在转义后失真的倾向。意译的缺损就在于“神合貌离”,原文的内容虽然得到了体现,但却失去了言语的形式。因为言语形式有时会体现出独特的异国情调,这也是译入语读者格外看重的。意译的特点就是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原语文本改造成符合译入语读者口味的文本,而失去的则是珍贵的“异国风情”。

双语转换的原则是以原语文化为依托,以译入语文化为基础,以最佳关联为追求目标。因为翻译的目的就是真实地再现原作的艺术意境。

Des conai(petit chevreuils)se trouvaient là assez nombreux;des oiseaux variés,le splendide pigeon vert,la tourterelle blanche dite“coup de poignard”pour la touffe de plumes rouges sang qu’elle porteàla gorge.——Le Mandarin Blanc.

那儿有着大量的卡纳依(小狍子),各种不同的鸟儿:有青绿的发亮的鸽子,有血颈斑鸠,就是颌下有一缕血红羽毛的斑鸠……(直译)

那儿有着数不胜数的小袍子,种类各异的鸟儿,有青绿的发亮的鸽子,有血颈斑鸠,就是颌下有一缕血红羽毛的斑鸠……(意译)

为了使文字生动并具有异国风情,原作者在描写越南某地区的动物时,宁愿用加括号的方式也不愿直接用“petit chevreuils”,而是用越南语conai来表示“小袍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直译或意译都是译者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不同的翻译视角会导致信息处理的手法不同。在实际的译作中,要将直译和意译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译作的性质和内容、风格与方向进行恰到好处的变换,灵活地调整直译与意译的比例。事实上,直译和意译之间的争执只限于技巧,二者的主旨都是要求忠实、完整地再现原文。“等价再现”就是对翻译活动的根本要求。

[1]罗顺江,马彦华.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3]高健.我们在翻译上的分歧何在[J].外国语,1994(5).

H315

A

1008-178X(2012) 02-0083-02

2011-12-23

张 静(1983-),女,陕西渭南人,湛江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从事法国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原语译作意译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