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查

2012-10-16王亚煦张育广苏竞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学城数据表使用者

王亚煦,张育广,苏竞马,陈 蕾

(广东工业大学团委,广东 广州 510006)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查

王亚煦,张育广,苏竞马,陈 蕾

(广东工业大学团委,广东 广州 510006)

选取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使用方式、关注群体、微博影响等方面的现状,从提高认识及运用素养、增强自我调控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素养、增强网上社会公德与责任素养等方面,提出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微博的对策。

大学生;微博;问卷调查;对策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以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2]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充满朝气与活力,对于新事物总是有着极大的热情。微博所具有的新特性极大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诉求: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意愿。在微博这一全新的平台上,大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活力;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宣泄和倾诉。在微博系统中,用户身份的相对真实可以给倾述者一种真实感与安全感,而且没有“面对面”的尴尬,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微博作为倾诉和寻求理解的渠道。[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同时,要求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4]这对新时期高校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为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使用方式、微博与社会道德等方面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现状,力求较全面地认识微博对于高校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学生文明使用微博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问卷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按照10%的比例在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投放问卷调查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回收率97.20%。被调查对象专业涉及文、理、工、艺、体、医等多个学科类别。97%的被试年龄在15~20岁之间,

2.测量方法

测量工具采用自编的“微博使用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使用者的年龄、微博开通情况、微博使用方式、微博更新频率;第二部分为对微博使用者的使用动机、使用感受等内容的调查。通过对相关资料以及在网上搜索引擎查找到的关于“微博使用目的”以及类似词语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广州大学城10所大学的大学生论坛上关于微博使用的讨论结果,初步确定微博使用动机部分问卷的内容。

3.问卷施测与数据处理

调查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在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随机投放500份问卷并回收486份,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量化资料分析。数据结果采用传统计算方式进行处理和后期分析。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及分析

1.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97%的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而在没有使用微博的学生中,有38%的人表示准备使用,可见微博已基本进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也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者借助微博这一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使用微博的方式上,调查者大多用电脑和手机两种方式登录微博。使用手机(同时用电脑)登陆微博的学生高达92%;其中对微博有极度喜爱的受访者(“微博控”)表示,一般在宿舍会使用电脑登录,而在外面的时候会使用手机。这是由于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网络以发短信、彩信的方式更新,这也正是微博的优势所在。

2.大学生如何认识微博

在问卷调查的题目中,我们设计了“使用者如何看待微博发表的言论”以及“使用者如何看待微博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这两道问题。结果表明,只有7%的同学认为“随便在微博谈论其他人隐私会触犯法律”;14%的认为“不恰当使用微博会对周围人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微博作为一个新媒体出现,虽然见证了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创新,但是也意味着对使用的目标群体监管困难。对于当代大学生如此庞大且较难深入渗透的群体来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微博、使用微博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及基本活动

调查结果表面,在微博的使用动机里,“关注自我”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微博上所发布的主要内容就是关注他人,发表自己观点或发泄情绪,兴趣爱好和刚发生的轶事,这占据多于50%的受访者。受好奇心理驱使,使用者会首先关注新鲜、新奇的事物,其次是社会话题,这说明微博使用者在加关注时,尽管是任意的,但却不是随意的。绝大部分使用者都有自己明确的兴趣和关注领域。另外,因为微博满足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所以大部分学生还会关注一些明星的言论,包括一些综艺节目和当红作家、网络选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大学生使用者中,微博的娱乐功能占有很大的比例(见表1)。

表1 “关注微博上的主要内容”调查数据表

微博上的基本活动就是“加关注”,使用者可以通过“加关注”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博主。从调查结果看,大约70%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想尝试新鲜的事物才接触微博,大约30%的学生是因为朋友的主动邀请,比较有目的性的同学则是为了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综合来讲,新奇感是使用微博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使用微博,最普遍的动机是尝鲜。而朋友的邀请和示范作用、名人效用都对微博的推广起到了助推作用。其中,又以朋友的相互邀请,作用更加直接有效。(见表2、表3)

表2 “微博上关注的人群”调查数据表

表3 “在微博发布的主要内容”调查数据表

4.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调查题目中设置了“你觉得使用微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一问题。从结果可以看到,“与亲朋好友互动”、“获取新鲜资讯”、“发泄情感”这三项占据主要比例。微博作为大学生对话交流、思想分享的主要桥梁,为大学生表达自我、宣泄情绪、评论时事提供了平台,大学生乐于通过相互交流消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最终形成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致的价值主张,这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见表4)。

表4 “微博的作用”调查数据表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同学认为微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60%的受访者认为微博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使自己了解到他人的想法。也就是说,微博已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信任微博。但是,微博对大学生也有负面影响,例如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微博让他们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影响他们现实的交流能力,这也说明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对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对生活带来的影响(见表5)。

表5 “微博产生的影响”调查数据表

从“登录微博做什么”与“微博吸引你的原因”这两个题目的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的使用现状呈现多样化。如“拉近我与名人和明星的距离”占15%,“能够更广泛快速地发布信息微博的简短表达形式”占30%,“更方便表达自己的想法,方便与他人共同讨论话题”占15%;而且每一部分所占用的比例相差并不大。这说明了微博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能(见表6、表7)。

表6 “登录微博一般做什么”调查数据表

表7 “微博吸引人的原因”调查数据表

三、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微博的对策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引导学生文明使用微博,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本次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大学生对微博的正确认识及运用素养

微博明显的特点是“微”,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在140个字符以内。相对于博客来说,微博的写作难度低一些。尽管如此,要做一个优秀的“微博博主”,在微博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实现与众多微博使用者的顺畅交流,也并非易事。要使用好微博,首先要正确认识并科学运用微博。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拒绝不文明语言,杜绝在网上恶意谩骂的不文明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微博中文明运用祖国语言不仅是个人基本修养的表现,更代表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因此,如何在微博中表现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

2.增强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健康心理素质

微博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与朋友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微博依赖症”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疯狂迷恋微博,一有空闲就上微博,若不上微博则急躁不安,甚至会产生强迫症的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博控”。这种现象多是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归属感、重要感的失落造成的。[5]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使用微博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人关注,也不用过分自豪;无人回应,也不必难过失落,使用微博而置身微博以外,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3.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近一年来,微博使用数量急剧增长,但是监管部门的功能相对缺失,信息的新奇性使得大量消息未经证实就得以传播。微博的闪电传播速度及海量信息的特点,需要微博使用者具备把信息碎片整合为整体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处变不惊的冷静心态。因此,应该引导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学会独立思考,正确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学会思维的辩证法。要秉持客观、理性的眼光,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过程,找到一个完整地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辨别微博信息是非的火眼金睛。

4.增强大学生在虚拟世界的社会公德

微博是面向公共世界的私人空间,但并非单纯的“私人空间”。微博使用者发表的只言片语,是面向广泛无际的公众的,已经具有了社会性特征。所以就像一个现实世界里的人需要遵守社会公德一样,微博使用者也必须在虚拟的世界里具备相应的社会公德与责任素养。个人的话语自由不应该侵犯或影响到他人的合法利益[6],个人的言论不应违背当下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人们可以在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世界里充分表达民意,但不适宜用偏激、片面、臆断的语言,更不可用自己的意愿混淆真正的民意,把公民的积极性参与引向歧途。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自律、自尊自爱的价值观,加强虚拟世界的道德约束意识,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增强责任素养,自觉遵守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责任,并自觉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微博作为网络传媒的新生事物,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它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有可能引发一些无法预料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它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重视并学会借助微博这个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微博网络技术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境界和新领域。

[1]微博变革:向左走?向右走?[EB/OL].人民论坛网,2011-08-19.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葛文君,李丹丹.微博与传统博客的比较[J].青年记者,2010(6).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5]李芳娟.“微博控”实为信息焦虑症 应正确利用网络信息[N].东江时报,2010-12-11.

[6]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博传播中话语权使用界限的思考[EB/OL].(2010-12-10)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10-12-10/5552631.html.

G642

A

1008-178X(2012) 02-0132-05

2011-12-27

王亚煦(1983—),女,陕西定边人,广东工业大学团委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城数据表使用者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表(2.26-3.25)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表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基于列控工程数据表建立线路拓扑关系的研究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图表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