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瓶颈分析
2012-10-16苏久青
苏久青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818)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瓶颈分析
苏久青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8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艺术院校思想教学改革要想取得切实成效,应该首先探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素有哪些。只有客观、科学地分析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真正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瓶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办学的本质要求。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具有普遍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艺术院校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但毋庸置疑的是,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高水平艺术人才的培养,也将长远地影响着艺术院校未来的生命力和发展脚步。如何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做到在教学改革与探索中取得实效,首先要追本溯源,明确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的教学现状,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因素有哪些。
一、政策保障有据,政策落实应加大力度
近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明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做了政策保障。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党委及相关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这些都是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但是,政策执行中落实力度的差异又往往容易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政策落实过程中,完善的领导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成功的关键[1]。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进程。
(一)教学领导、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对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中发现,部分艺术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在领导机制与教学管理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管理方面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教学领导、管理机制的问题,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的开展之外,往往还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养成。任意抽取某高校300名艺术院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78%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①。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来说,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来说,教学领导机制以及教学管理机制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应该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思政教学、科研专项经费不到位
思政教育专项经费不能全部到位,是一些艺术院校存在的尴尬问题。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能够基本保证思政教学、科研经费的支出和使用,但不能保证专项专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应从收缴学费中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提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的使用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其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进修、科研、学术交流、购置图书资料及师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个别艺术院校一方面经费配比不到位,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各项评估调研中声称“经费保障”不成问题。这种“有苦说不出”的“困惑”成为个别艺术院校的“潜规则”。“潜规则”之下,难免会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对任课教师实行拿来主义,以及压缩教师进修、学习费用等现象。思政专项经费不能保障,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提高。
二、教师“效能”发挥的潜在制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人,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1],他们效能的发挥,也深深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敬业、执着与职业倦怠同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的传播者,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思想觉悟。在某高校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6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很好,很受欢迎。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认真、执着,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爱戴。这种兢兢业业、认真无私的奉献,教师积极的工作热情,大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往往非常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产生职业倦怠。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所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
首先,从学科特点来讲。理想信念、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等教学效果的检验具有滞后性与隐含性,社会的认同与学生的求知和教学回应不能及时得到积极的响应,容易使教师自我认同感低,极易产生失落感和倦怠情绪。
其次,从受重视程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但没有相应的学科声望,职业歧视和学科歧视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还客观存在。学校内部环境相对闭塞,学习、培训、进修机会贫乏。职称评聘、经济待遇以及奖励机制与专业技术教师相比存在一定落差。
再次,从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因材施教”的实施者;是苦心钻研的科研工作者;是大学生成才的引导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榜样力量。除此之外,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他们还承担着多重角色。工作、理想、家庭、社会多重角色的协调与所带来的压力,往往容易引起自我矛盾,让人产生不安和焦虑感。因此,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潜心科研、努力教学之外,还要正确面对自己从事职业的光荣感与现实的经济地位、职业声望的矛盾冲突,自豪感与无足轻重边缘地位的冲突,社会角色定位与真实人格、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2]。于是,“角色”之重成为职业倦怠的诱因,纠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羁绊着教师工作效能积极的充分的发挥。
(二)教学班型——透过数字看问题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数参照综合类大学,采取大班、中班授课模式。除个别艺术院校根据本院校实际情况采取80人左右的中班授课之外,多数院校班型多在90~110人左右。某些艺术院校为节省教学资源和成本,甚至将基本班型定为120人。总体来说,艺术院校学生较综合类院校学生开朗。因此,课堂班型大,学生人数多,并不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对课堂的把握。过大的班型,加大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教师往往要把教学中相当大的精力,投入课堂秩序的维持。
课堂学生人数的增多,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同一位教师驾驭60人的课堂与驾驭90人的课堂相比,哪个收到的教学效果更好呢?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理论告诉我们:“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期待与激励”。面对着90人甚至120人以上的课堂,无论多么高大、神圣的教师,都很难将期待的眼神与激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上百人的课堂,会使学生,尤其是坐在教室后排座位,离教师远的学生,容易产生被关注度低,教师对其期望值不高的错觉。这种错觉,又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效果的实现大打折扣。在随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约有6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纪律的问题来源于大班上课效果差;有30%的学生希望选择30人的班型上课,有26%的学生希望选择50人的班型上课。
班型,不仅仅是个数字,它潜在地影响着教师效能的发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因此,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参照综合类大学,实行大班授课,虽然在短期内节省了教学成本和教学资源,但是从长效来看,这种节省是以放弃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实现为前提的,无论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还是学校的长期发展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代价。
(三)教学、科研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亦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实现。就目前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明确,教学内容单调、刻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和人文功能。[3]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过于注重其政治功能的实现,而弱化了育人功能和人文功能的发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缺乏持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刻板的内容、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的说教掩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魅力,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特点。任课教师只有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用这些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去支撑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理论去讲解,才会真正说服学生、打动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授方法有待创新、提高。
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调查发现,27%的学生喜欢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12%的学生喜欢老师采用教师主导、学生深度参与的教学模式;43%的学生喜欢教师、学生平等参与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5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6%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资源的流动性、完善性不足、教师学习提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显著体现。缺乏交流的教师,用了几年或几十年的教授方法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脱离授课群体的实际需求,陈旧的教授方法,难免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加强教学资源流动性,增加教师培训、再学习机会,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受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误区
(一)先入为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存在误区
在某艺术院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否会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问卷调查中,有18%的学生认为很有影响;74%的大学生认为或多或少会有影响;8%的大学生认为绝对没有影响。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只有55%的学生能够做到,课堂上专心听课,并认真做好笔记。那么其他的45%呢?我们在看到18%、55%的同时还要客观地面对这8%、45%的数字。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关紧要的”,这种先入为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其在校期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课堂表现有待改观
艺术院校大学生因其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少人曾有课堂缺勤的经历。其中有因事假、病假缺勤,而无故缺勤的人也不在少数。在问卷调查中,有49%的学生有缺勤经历,4%的学生却是经常旷课。对某艺术学院一年级8个班学生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显示,根据专业差异,个别行政班级出勤情况有所差异。
序号 班级被测对象(人数) 全勤人数 全勤率 有缺勤经历者 缺勤率1班 80 32 40% 48 50%2班 79 35 44% 44 56%3班 73 43 58% 30 42%4班 39 23 59% 16 41%5班 78 46 59% 32 41%6班 71 11 15% 60 85%7班 67 15 22% 52 78%8班 87 27 31% 60 69%总计 574 232 40.4% 342 59%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能够保证全勤的学生还占不到全体学生数的一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强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形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多么精彩的课堂,只要受教育者根本不在场,这堂课就失去了本身对其的影响。
除出勤状况之外,课堂秩序也往往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课堂秩序,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潜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教学,同时也能给所有听课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多数艺术院校从教学管理与授课教师方面共同研究解决途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课堂秩序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大投入精力的重要环节。
(三)知识体系衔接有困难
高等艺术院校在入学成绩上对学生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会有难度。学生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授课也带来较大难度。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决好适应学生的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以上是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实现的一些瓶颈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前进的步伐日益增大倍感欣慰的同时,还应该客观面对艺术院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只有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注 释]
①本文涉及问卷调查数据均来源于《影响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瓶颈及解决办法》课题调查问卷——《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1]许华.安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付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成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92.
[3]刘伟兰,赵繁迪,赵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G641
A
1008-178X(2012) 02-0141-04
2011-11-27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W428)。
苏久青(1979-),女,山东高密人,沈阳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