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文言文中常见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2023-04-03何正安
何正安
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副词,如表程度的 副词、表时间的副词、表范围的副词……对此, 笔者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希望对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有所帮助。
一、程度副词
1.甚,相当于“很”“非常”。如:《狼》中的“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译作: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爱莲说》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作: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非常多。
2.大,相当于“很”“非常”。如:《狼》中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作: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作:(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3.绝,相当于“极”“非常”。如:《三峡》中的“绝巘多生怪柏”,译作: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核舟记》中的“佛印绝类弥勒”,译作:佛印极像弥勒佛。
4.极,相当于“很”“非常”。如:《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才通人”,译作: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5.少,通“稍”,意为“稍微”“略微”。如:《口技》中的“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作: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6.尤,意为“尤其”“特别”“格外”。如:《小 石潭记》中的“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译作: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往下走便看见 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7.过,意为“过于”“过分”。如:《小石潭 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译作: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久 停留,于是记下小潭的情况就离开了。
8.略,意为“丝毫,一点儿”。如:《送东阳 马生序》中的“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译作:我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 活在一起,但丝毫没有羡慕的心。
二、时间副词
1.既,意为“已经”“不久”。如:《桃花源 记》中的“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作: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 时的路回去,并在每一处都做了记号。《口技》 中的“既而儿醒,大啼”,译作:过了一会儿孩子 醒了,大声哭起来。
2.方,意为“正”“刚好”。如:《狼》中的“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译作:屠户正想走,转身看 柴草堆后面。
3.暴,意為“突然”。如:《狼》中的“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译作:屠户突然 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了。
4.忽,意为“忽然,突然”。如:《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译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5.尝,意为“曾经”。如:《岳阳楼记》中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作: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境,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6.寻,意为“不久”。如:《桃花源记》中的“未果,寻病终”,译作:没有找到,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7.会,意为“恰巧”“适逢”“正好”。如:《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译作: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8.间,意为“一会儿”。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译作:扁鹊觐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
三、范围副词
1.惟,意为“只”“只是”“仅仅”。如:《木兰辞》中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译作:没有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声。《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作: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止,通“只”。如:《狼》中的“身已半入,止露尻尾”,译作: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3.并,意为“全都”“全部”。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作: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4.共,意为“总共,一共”。如:《核舟记》中的“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译作: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5.毕,意为“全部”“全都”。如:《口技》中的“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译作: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6.咸,意为“都”“全都”。如:《桃花源记》中的“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作: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全都来打听消息。
7.具,通“俱”,意为“全部”“全都”。如:《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作: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8.通,意为“全部”“整个”。如:《核舟记》中的“通计一舟,为人五”,译作:总计整个小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总之,文言文中的副词种类繁多,用法甚广。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归类整理,掌握常见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时常回顾,不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