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袭门”火了张之洞

2012-08-15刘诚龙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4期
关键词:翰林院会试科举考试

清朝官吏徐致祥与张之洞曾是同事,都在翰林院干过,在一栋楼里办公,低头不见抬头见,碰起面来鬼打墙,每每很是尴尬。后来,徐致祥似乎有了心理障碍,竟到了不敢见张之洞的地步。每天上班,徐致祥得一站二看三通过,临近办公楼,先得左瞅瞅右瞄瞄,远远瞥见了张之洞,赶紧躲一旁,待张过了,再迈八字步,昂昂然上班去;每天下班,也得先开一点门缝,前望望,后瞧瞧,估量不与张之洞碰面,才整顿衣裳,腋夹公文包,走方形正步,赶赴饭局。说到饭局,徐致祥也是格外小心谨慎的。有同事做东,先得打探有无张之洞。若无,则满口应承;若有,则顾左右而言他,说这次有事,下次下次。徐致祥“刻意避免之洞,出入易道,宴席不同饮”。

徐致祥如此怕见张之洞,不是他俩有甚血海深仇,也非其他大过节,而是他曾干过一件糗事:抄袭过张之洞“衡文校艺,谈经征典”的论文。张之洞16岁由黔入京都,参加公务员考试,作文题目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张之洞少年才俊,如徐致祥所言,写文章做申论,是其所长,这个佶屈聱牙、让很多人头大的题目搁到他手里,做得很是顺畅。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张之洞这篇高妙申论,却使他在会试时落了孙山。徐致祥参加会试,申论题目是“大学之道”。他脑子懒得很,拣现成,背抄了张之洞那篇“中庸”文章交了卷,“全篇抄套张之洞解元‘中庸’文”。有好事者一一核对,计算篇幅与字数,抄袭地方“殆三分之二”,远超给抄袭定性之份额。若说张之洞未中会元,跌人眼镜,那么,徐致祥高中会元,却掉人眼珠了:张之洞未中会元,徐致祥倒中了。好像非著名作者写了小说,连发表都不能,换上著名作家名字却中了文学最高奖;更好像是研究生写了论文,挨了“枪毙”,导师拿了去,却凭此研究成果而评了院士。原来科举考试也跟官场跟文坛跟学术界一样,多得是这等稀奇事。

一般情况下,徐致祥这等糗事,局外人是难以知晓的。但这个科举考试,对优秀作文是要刊布天下的。这倒没有要张榜让大家来评分的意思,其刊布申论,是为了让士子揣摩学习。徐致祥论文公开了,顿时轰传天下,“两文俱在,徐季和抄套张之洞次艺八股,传遍京省”。

也许当年风气比较正,大家都爱拿这事说事,起意羞一羞抄袭者,以振学术道德。一日,翰林院搞同事会餐,“有恶作剧者”意将徐与张安排一桌入席,在入席名单上略施手法,“请之洞单上不列致祥名,请致祥单上不列之洞名”。徐致祥拿了名单,没看到有张之洞与宴,便兴冲冲地赴饭局。孰料饭局者,套也,“两人相值于座中”,徐致祥顷刻间脸上风云变色,阴一阵,阳一阵,红一阵,白一阵,大窘不已。“入席,致祥请之洞首座,之洞亦请致祥首座”。同席一人,为之分解说,按辈分,应是徐致祥首座。徐致祥作出谦谦君子状:若论先入庙堂,我当首座,若论文章,那应该之洞当主席。“之洞也就坐首席”。这一尴尬,面上化解,心结难解。此后,徐致祥再参加啥宴会都有戒心,必侦查客无之洞,乃往。

猜你喜欢

翰林院会试科举考试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浅论
从两副对联看清代翰林书法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唐以来的翰林院与学士院
“科举考试”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明代翰林院在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说“进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