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退党原因
2012-08-15宁树藩
陈望道退党原因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望道被确定为代表,却不去参加。一般的说法是,因为当时陈独秀到处说陈望道和李汉俊要夺他的权,争当书记,陈遂愤而拒参。但陈望道仍是共产党员,不久出任新成立的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1922年5月该委员会改选时,因他正式提出辞呈,不再当选,就此也离开了共产党。
陈望道离党的原因,在和我们谈话中称是“同陈独秀意见不合,做法有距离”。其他场合也有类似的说法。1923年,党组织曾派沈雁冰劝说陈望道取消退党。陈望道称:“我既反对陈独秀的家长作风而退党,现在陈独秀的家长作风依然故我,我如何又能取消退党?”
看来,陈独秀蛮横的家长作风,工作上专断的做法,是造成陈望道退党的直接原因,这当时是大家的共识。但把这看作全部缘由所在,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当时党还处于初创时期,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规程,党员的组织观念也相应淡薄,这和陈的退党有很大关系。陈望道本人具有某种自由散漫的秉性问题,他的挚友邵力子称:“陈望道好静,喜欢搞研究工作,不习惯于经常过组织生活。”在“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就团体组织问题投票时,他赞成:建立严密组织的团体,“但是自己不能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他还不了解组织性对党的工作的重要性,曾对沈雁冰说:“我在党外效劳,也许比党内更方便。”
但是,陈望道退党后(包括宣布退党期间),一直忠诚于党的事业,不论何时何地都真心实意地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于退党的错误也渐有悔悟,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作恳切的检讨,并于1957年重回党的怀抱。陈望道和陈独秀的关系,原来还是密切的。陈望道说陈独秀对革命工作“很有勇气,胆大,能吃苦,没有架子,也能身体力行”,发生矛盾后也渐有改善的表现。1940年秋,陈望道去重庆任教时,和同时寄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曾有一次聚晤。
(文/宁树藩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