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

2012-06-06王金屏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癌灶肠腔肠壁

王金屏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其早期诊断和准确的术前分期对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预后至关重要[1]。目前肠镜和钡双重造影对结肠癌的诊断很有帮助,但是不能准确地进行结肠癌分期。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它可以进行薄层扫描,并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为临床提供了可以评估结肠癌的较重要的一种检查手段。本文笔者对我院2011年1~12月收集的结肠癌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其CT影像学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较,以观察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准确性。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收集的结肠癌患者57例,其中,男 35 例,女 22 例,年龄 41~79 岁,平均(53±1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大便性状改变及有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快、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状。所有患者术前均由结肠镜和病理活检结果证实,并且术前均行结肠充气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全部患者在CT检查后7~10 d内进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治疗。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扫描,采用软件版本为VB10B的同机Volume Wizard工作站图像后处理系统进行二维、三维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检查。 扫描条件为电压:120 kV,电流:100 mA,螺距:1.5,准直器宽度:0.75 mm,层厚:1.0 mm,重建间隔:2 mm。 行 CT 检查前1天适当地控制饮食,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在检查当日晚口服甘露醇250 mL,检查当日常规进行清洁肠道,禁食、水;检查前10 min经肛门注入1 500~2 000 mL温水,以使肠腔充分扩张。患者取仰卧位或于病变最低处行全腹平扫。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优维显或欧乃派克,用量为每千克1.5 mL,共使用80~100 mL,注射速度为 3~4 mL/s,动脉期为 24~30 s,静脉期为 60~65 s,分别扫描。

1.3 CT分期标准及病理TNM分期

1.3.1 CT分期标准

1.3.1.1 原发灶(T) T1~2期:肠壁增厚> 0.5 cm,癌灶局限于肠壁内层且明显强化,外缘光整,外周脂肪可清晰显示,肠腔没有明显的狭窄;T3期:肠壁增厚>0.5 cm,癌灶侵犯到肠壁外层,可见肠壁外缘不光滑,且可见到肠腔狭窄、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向外突;T4期:癌灶侵犯范围为突出到肠壁外层,可见到肠壁增厚变形明显或肠腔狭窄,外周脂肪密度增高,可见到条索状高密度影,且侵犯到邻近的组织、器官。

1.3.1.2 局部淋巴结(N)N0:可视区域的淋巴结不可见,或可见到淋巴结肿大但强化不明显;N1:可视区域淋巴结(直径≥8 mm),呈现明显强化。

1.3.1.3 远处转移(M) M0:未发现有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的证据,如发现有转移到肝、肺或盆腹腔等转移灶。

1.3.2 病理TNM分期

根据结肠癌术后情况进行病理学TNM分期,所有患者均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国际抗癌联盟(ALCC/UICC)标准[2]进行病理学TNM分期,其中,T1:癌灶侵犯至黏膜下层;T2:癌灶侵犯到固有肌层;T3:癌灶穿透肌层至浆膜下,进入浆膜但没有穿透浆膜,肿瘤进入结肠周围的脂肪组织,但在肠系膜范围之内;T4:癌灶穿透浆膜进入腹腔或进入邻近器官在无浆膜结直肠处,如远端2/3直肠,左或右结肠的后面。N0: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N1:有 1~3 个淋巴结转移;N2:4 个或 4 个以上的淋巴结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及一致性检验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诊断及术后病理分期情况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多层螺旋CT扫描且被全部检出,肠道准备比较满意,没有出现污染检查床的情况,患者除了稍有腹胀的感觉外,无其他不适症状。依据结肠癌Dukes分期[3],多层螺旋CT基础准确的对结肠癌进行了术前总的TNM分期,其中,CT-Ⅰ期4例,CT-Ⅱ期26例,CT-Ⅲ期21例,CT-Ⅳ期6例。根据手术和病理学结果对结肠癌进行术后总的病理TNM分期,结果显示,病理Ⅰ期2例,病理Ⅱ期31例,病理Ⅲ期17例,病理Ⅳ期7例。

2.2 术前CT-T分期

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91.23%(52/57),T1~2期正确诊断 11 例,1 例高估为 T3期;T3期正确诊断14例, 其中,1例低估为 T1~2期,1例高估为 T4期;T4期正确诊断 27 例,其中,2 例低估为 T3期。 T1~2、T3、T4期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1.67%、87.50%、93.10%。经一致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 > 0.05)。见表 1。

表1 多层螺旋CT与术后病理判断结肠癌T分期的比较(例)

2.3 术前CT-N分期

本组资料中,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以0.5 cm为标准,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N分期的准确性为84.21%(48/57),其中,高估6例,低估3例。27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24例被多层螺旋CT检出,其灵敏度为88.90%(24/27),特异度为90.00%(27/30)。30例 N0期患者,正确诊断 27例,2例炎症淋巴结肿大被误诊为N1期,1例误诊N2期;15例N1期患者,正确诊断11例,1例误诊为N0期,3例误诊为N2期;12例N2期患者,正确诊断 10 例,2 例误诊为 N1期。 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0.00%、73.33%、83.33%.。经一致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P > 0.05)。见表 2。

表2 多层螺旋CT与术后病理判断结肠癌N分期的比较(例)

2.4 术前CT-M分期

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M分期的准确性为98.25%(56/57),本组1例结肠癌转移到肝脏,且边界清晰,无明显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在随访中被确诊为肝转移瘤。

2.5 术前CT-TNM分期的准确性

术前CT-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诊断一致 40 例,总准确性为 70.17%(40/57),其中,Ⅰ、Ⅱ、Ⅲ、Ⅳ期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9.47%、73.68%、70.18%、100.00%。进行诊断一致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见表3。

表3 CT-TNM分期与病理TNM分期的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其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准确的术前评估对于判断手术指征、制订手术方案及手术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且术前评估准确度的高低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往临床上对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但其不能准确的判断肿瘤浸润程度,而只能观察到肠腔内的情况,不能了解到肠腔外及其周围的状况,无法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近年来,多层螺旋CT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可对癌灶大范围进行薄层扫描,对其扫描数据可进行任意层面和任意间隔重组,不但可发现结肠癌患者的病变情况,还能于术前较准确的判断癌灶浸润程度,做出结肠肿癌的术前分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术前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提高其生存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T、N、M及TNM分期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诊断一致性较高,且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T、N、M及TNM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91.23%、84.21%、98.25%、70.17%。笔者认为,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在术前分期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T分期方面,多层螺旋CT对癌灶周围进犯和局部进展可很好地评估,但是不能严格区分T1(侵及黏膜下层)、T2(侵及肌层)期[4-5],因此,本组资料中笔者将其合并为 T1~2进行探讨。国外研究认为,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可达到93%[6]。本研究结果显示,CT对结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91.23%。在N分期方面,多层螺旋CT对淋巴结的判定仍是依靠淋巴结的体积大小。研究报道,多层螺旋CT对淋巴结转移度的准确性为66%~73%[7],其过高分期的原因可能在于区分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和炎症淋巴结较困难。目前对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为直径>8 mm。也有研究指出,60%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直径为<5 mm[8],因此,对N分期过低估计的原因可能是该部分淋巴结与肠壁淋巴结融合,或是多层螺旋CT对其漏检所致。M分期是决定结肠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肝脏是其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一般认为,多层螺旋CT在门脉期扫描时就可以满足肝脏转移癌灶的诊断要求,如果结合平扫和动脉期判断会更加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对M分期的准确性为98.25%,表明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的术前转移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多层螺旋CT因在鉴别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所欠缺而限制了CT-TNM分期的可靠性,因此,进一步提高结肠癌的影像学手段进而较准确的鉴别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准确性有待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定位和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淋巴结的转移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1]高德培,谭静,封俊,等.结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价值[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08,6(6):42-45.

[2]Greene FL,Page DL,Fleming ID,et al.AJCCCancer Staging Manual[M].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2:113-124.

[3]周康荣,严福华,曾蒙苏.腹部CT诊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5-60.

[4]Filippone A,Ambrosini R,Fuschi M,et al.Preoperative T and N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Accuracy of Contrast-enhanced Multi–Detector Row CT Colonography-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4,231(1):83-90.

[5]Chung DJ,Huh KC,Choi WJ.CT Colonography Using 16-MDCT in the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J].AJR,2005,184:98-103.

[6]山崎通寻.MSCTを用いた大肠スクリーニング检查の有用性の检讨[J].日本放射科技术学会杂志,2005,61:855-862.

[7]Ashraf K,Ashraf O,Haider Z,et al.Colorectal carcinoma,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by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J].JPak Med Assoc,2006,56(4):149-153.

[8]Panzironi G.Preoperative locoregional staging of rectal carcinoma:comparison of MR,TRUSand Multislice CT.Personal experience[J].Radiol Med,2004,107(4):107:344-355.

猜你喜欢

癌灶肠腔肠壁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