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品课题建设,转变教育研究方式
2012-04-29彭钢
彭钢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转型驱动下的教育转型时期的到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转变教育研究方式,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分析当今教育发展方式发生的重大转变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和条件基础之上,以“加强精品课题建设,转变教育研究方式”为抓手,从教育研究方式的转变、精品课题的建设、全省教育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途径,为教育决策提出了很好的依据。
关键词:教育科研;精品课题;研究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12-04
一、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教育研究方式的转变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和实施,预示着由经济、社会转型所驱动的教育转型的到来。这种转型清晰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看,要求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二是从社会需求的层面看,要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三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看,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最为鲜明地体现在“从效率到公平”、“从外延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三个方面,而这三者又以“质量”为标志而紧密相联。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发端,推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必然经历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到结果公平的实践路径,由此公平问题与质量问题紧密相关,“公平”的最终结果是“质量”的公平,是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更好发展的“公平”。在经历了“十五”、“十一五”学校教育逐步完成外延扩张的背景下,内涵发展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主要追求。围绕着“质量”配置教育资源,以提升课程与教学的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内涵提升的重要追求之一。由此“内涵”与“质量”建立起实质性的紧密的联系。
“十二五”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围绕着“质量”,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转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质量观,主要包括以下内涵:一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质量,即“公平”的教育质量观;二是全面的质量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而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单一要求;三是学生天性和个性得到良好发展的质量观,即有利于形成学生潜能、特长和优势的质量,有利于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质量;四是健康成长、负担较轻、学习愉快的质量,是能够保持孩子阳光而灿烂的心态,能够面对现实、热爱生命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质量,而不是“除了读书和分数”什么都不知道的质量;五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现代技术的质量,质量中包含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充分因素,而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死揪”所取得的“高成绩”。总之,我们所说的质量,是一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质量,是回归教育本义和真义的质量,是一种体现基础教育国际发展趋势与时代精神的质量。这是今天我们理解和认识“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核心也是最本质的要求。
在教育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和条件下,对作为服务和引领教育实践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十二五”的教育科研工作会发生什么样的积极变化?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五点:
一是需求的广泛性。随着教育实践“从效率到公平”、“从外延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和深化,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回到规律本身成为必然选择,因而各级各类教育实践对教育研究的需求将越来越广泛,这种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而快速地增长。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数量扩张型”的课题研究很难避免并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服务的多样性。由于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实质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一的课题研究服务将会拓展为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的多样化的教育科研服务,教育科研的工作方式相应地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三是品质的专业化。相对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本来就应具有更为专业的品质,伴随着教育实践专业化品质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教育研究具有更高的专业品质和更高的价值、理论及技术含量,才能有效引领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四是研究的精致化。面对着“十一五”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普及,学校科研课题和教师个人研究课题的普遍增加,如何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提高带普及,全面提高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迫切需要在研究的精致化上下功夫,以精品课题引领学校科研和教师研究。
五是过程的系列化:不满足于开始(开题)和结束(结题)的一次性服务,将立项指导、过程指导、成果指导和运用推广,作为深化研究并有效影响实践的重要环节,强调教育研究服务的过程性甚至是全程性,尤其是如何借鉴企业的“售后服务”概念,形成系列化、配套化的“研后”服务,对教育研究而言需要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
转变教育研究的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体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面对课题数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意识到转变科研方式,全面提升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今天的教育科研工作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自身首先需要全面提高内涵、质量和品格,才有“资格”和“资本”对教育实践“说三道四”,才有能力进行所谓的“指导”和“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也从“数量增长型”进入了“质量提升型”的新阶段。
二、建设精品课题以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
适应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科研的方式也需要转变;适应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科研尤其需要提高质量和水平。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需求量猛增,已开始进入明显的教育科研数量扩张的时期。尽管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和评审始终坚持着严格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比例(申报总数的30%—35%),但课题数量的增长仍然速度过快。“十一五”规划的课题总量较“十五”规划课题总量增长比例约为170%。面对这样的数量和规模扩张,从科研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是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的需要,即不是简单地迎合外在需要和数量需求,更重要的是按照科研的方式引导内在需求,做好每一个课题,发挥课题影响实践的功效;
二是如何变革科研管理方式,按照教育科研自身的规律形成较为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全省大规模、大数量的科研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原来的管理方式;
三是如何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在课题研究的内涵和水平上下功夫,在通过课题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引领实践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提高质量的内在目标和追求,通过激励和奖励制度的建立引领全省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实现整体的提升。说到底,就是按照教育科研的自身规律引导全省的教育科研提升质量和水平,核心是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要点》明确指出:
“十二五”期间,着眼并着力于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的内涵、质量和品格,全面形成教育科研的特色、优势和品牌,全面提升规划、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增强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继续保持和强化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领先地位。①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省“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精品课题建设”成为六大目标之一:
重视和加强江苏教育科研精品课题建设。在已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选择一批选题好、基础好、前景好的课题,作为精品课题培育对象进行重点跟踪管理。通过评选精品课题、表彰课题主持人、召开专题发布会等多种措施,引导课题研究提升内涵与质量,推动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品质的提升。②
为此,我们明确提出精品课题的建设要求,试图以精品课题建设工作为载体,转变教育科研的工作方式,全面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和质量。什么是教育科研自身的质量?课题研究的质量从何而来?我们试图建构课题研究的“内涵与质量”的核心概念,即“规范性”、“专业性”和“卓越性”。
规范性,是课题研究质量的基本保障。所谓规范性,主要指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通过课题研究学会和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明确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加强学术道德修养,自觉增强科研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遵守研究规范,不同类型的研究具有不同的要求、规范和标准,决策研究要做得像决策研究,要符合决策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譬如一定要有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一定要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度设计方面的基本思路等。同理,理论研究要做得像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要做得像实践研究。只有符合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学会使用学术界的共同约定的概念和术语,才能够在学术界共认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研讨,才能走向世界和国际,而不仅仅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三是遵守管理规范,无论是开题、结题,还是过程管理、学术研讨等,必须有懂行的学科专家,必须有学术争鸣和研讨,必须保证基本的学术内涵和品位。
专业性,是课题研究质量的核心要素的表征。所谓“专业性”,主要指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升“方法”的专业化程度,即能够依据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方法去收集事实材料、分析事实材料、逻辑地做出判断,研究的结论既不超出事实材料,也不小于事实材料。方法的运用合理、有效、科学,甚至能够创造出新的方法。二是提升“学理”的专业化程度,不仅能够得到相关理论的学理性支持,而且能够较好地运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分析和概括事实和现象,不仅得出符合教育学规律和原理的研究结论,甚至能够创造出新的规律、原理和知识。三是提升“表述”的专业化程度,从课题选题的表述、核心概念的理解、事实材料的呈现、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问题的反思等方面提高表述的专业性。需要强调的是,我不反对多样化的表述,更不反对中小学倾向于一种“诗化”的、“文学叙事”的表述,但我认为多样化的表述能够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不能降低“专业”的要求和标准,必须有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和原理的内涵和品质。如果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在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性,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就会明显提高。
卓越性,是课题研究外部功效和影响的价值判断。所谓“卓越性”,主要指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发挥了实践变革的引领作用。即课题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充分发挥了认识实践、指导实践、建构新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功能,或充分体现了教育变革的时代精神(侧重于政策或制度研究),或创造了新的教育学知识和方法(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二是课题研究具有较高水平。在同类课题研究的比较中,内涵、质量和水平明显较高,具有实践、理论或方法的前瞻性或突破性或原创性等。三是具有潜在的可开发的空间和品质,即有可能通过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开发、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江苏教育科研的品牌项目,代表江苏教育科学的先进水平,影响会超出江苏波及全国,也可能走向世界。
设立精品课题的评审,主旨目的是提高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卓越性”。我们力图将这三方面的要求融入精品课题评审的标准和要求中,逐一细化为课题研究自身的“五精”要求。试图通过全省精品课题的建设工作,加强管理、明确要求、实施引领,促进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转向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
三、以精品课题评审完善全省教育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
按照现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管理体制,与五年一次的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相匹配,全省实行五年一次的教育科学成果奖评审。从“九五”、“十五”到“十一五”的三个五年计划,全省共评审了三届江苏省教育科学成果奖,对激励全省普教、职教、成教、高教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学校和教师,对推出全省优秀教育科学成果,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实践效用和社会影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教育科学成果奖的评审,也成为显示江苏科研水平、打造江苏科研品牌,推出江苏科研、学术领军人物、培育教育科研梯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但从科研管理和制度建设的角度看,仅有五年一次的科研成果奖的评审是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周期较长,难以充分发挥过程管理和质量调控的作用。二是全口径,包括普职成高各类领域,决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多种类型,综合性程度较高,获奖面极小。三是强调成果自身所体现的原创性、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很难兼顾形成成果的过程。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通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设想以五年一次的全省教育科学成果奖的评审为基础,推进每年一次的精品课题评审和奖励制度,二者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动态的全省教育科研的激励和评价制度。总体设想如下:
1.不断完善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将全面提高科研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规范性”、“专业性”、“卓越性”具体化为精品课题的“五精”要求和标准,此为横向坐标;从课题研究的过程角度,选择“选题”、“设计”、“操作”、“表述”、“管理”五个重要环节,作为纵向坐标,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精品课题建设的主要标准及相应的内涵。现已形成初步标准并运用于第一次评审,总体效果是积极的。当然需要不断完善、丰富和提高。
2.加强精品课题的建设及配套工作。“十二五”期间每年召开1—2次精品课题研讨会,每年评出1—2期精品课题及精品课题主持人,可以分领域或分类型进行评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推出精品课题150—200项,建设“三个一”的精品课题工程:即每年评审一次精品课题,编辑出版一本精品课题集,表彰一批精品课题及其主持人,以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精品课题建设工作。
3.加强后续管理以促进研究的深化。从管理的角度看,我们拟从省的层面建立精品课题管理专家组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更好地指导精品课题的后续研究。积极鼓励各市、县及相关高校根据省定标准开展本地精品课题的建设工作。从深化的角度看,我们将根据专家的意见,从评审出来的精品课题中选择一部分有重大价值、有比较优势、有深厚基础的课题,免除专家评审,直接进入下期的重点资助项目,以激励主持人着眼于长期和长线,将课题做深做透,做出特色和影响,逐步发展成为有重大影响的江苏省的教育科研品牌,真正成为具有“卓越性”的研究项目。
注释:
①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件:苏教科规领(2011)2号,第4页。
②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科【2012】1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
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Quality and Level of Education Research
PENG Gang
(Jiangs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ig change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makes much more demands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expounds detailedly the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qualities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styles of education research,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subjects,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vinci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erfection of stimulation system.
Key words: education research; high-quality subject; research style;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