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2012-01-25龙宽斌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
关键词:口角面瘫疗程

张 涛 龙宽斌

(山西省平顺县人民医院,047400)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张 涛 龙宽斌

(山西省平顺县人民医院,047400)

周围性面瘫指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年来运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参照《实用神经医学》[1]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0例(不说话、不笑时口角歪斜不明显,面部表情欠佳,其他临床症状未出现),中度20例(口角歪向健侧0.2cm,人中沟轻度水肿,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小间隙,额纹部分消失,饮水漏水较轻),重度30例(口角歪向健侧0.3~0.5cm,人中沟消失,神经性水肿明显,患侧眼睑闭合间隙明显,患侧额纹消失,饮水漏水严重,鼓腮漏气,口角流涎,甚至伴有头痛,双目胀痛,眼睛流泪,耳垂后有压痛等)。对照组24例为非同期对照观察。男12例,女1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轻度2例,中度10例,重度12例。其一般情况、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灸和穴位注射治疗。

针灸:①取穴:主穴取风池、牵正、阳白三穴,颊车、地仓、下关、合谷(健侧)、太冲(双侧)。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人中、夹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夹承浆;目不合加承泣;不能蹙眉加攒竹透阳白、丝竹空透阳白;面颊板滞加四白、巨髎;耳后乳突部疼痛加翳风;病程久加足三里、三阴交。②操作:以上穴位均取0.30mm×40~75mm华佗牌不锈钢针针刺。风池穴斜刺向眼角方向1.5寸;翳风穴与牵正穴呈45°斜刺入1寸;阳白穴向眼球方向平刺1寸;颊车穴向地仓方向透刺,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4~5次,相当于“滞针状”;地仓穴向颊车穴方向透刺;合谷、太冲均用平补平泻法。发病初期宜浅刺,针数宜少;中后期可酌情由轻到重使用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型,宁小勿大,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配合艾条于患侧阳白、下关、地仓、翳风穴行温和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穴位注射:①取阳白、太阳、下关、地仓、迎香等穴。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注射液1ml、维生素B1注射液2ml、当归注射液2ml、2%盐酸利多卡因0.5ml配成混合液。上述穴位常规消毒,提插得气后如回抽无血便可将药液注入穴位,边退边注,每穴1ml,每日1次。②取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操作同上法。以上两组穴位交替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单纯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针灸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灸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痊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后未达到上述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好转3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4例,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2004年7月4日就诊。主诉:口眼歪斜2天。2天前因早晨洗头后急于上班,感寒受凉,与同事谈话聊天时,被同事发现其口眼歪斜,可自己并未知觉。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发现右侧面部麻木,刷牙时漏水,口角左偏,遂就诊于我科。查体:右侧面部麻木,不能皱眉蹙额,右侧额纹消失,右眼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平坦,口向左歪,右口角鼓腮漏气。按压右侧耳后乳突部疼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遂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1)针灸:①主穴:风池、牵正、阳白三穴,颊车、地仓、下关、合谷(健侧)、太冲(双侧)。②配穴:翳风、攒竹透阳白、承泣、人中、承浆。以上穴位均浅刺,轻刺激,翳风用捻转泻法。针毕配合艾灸,点燃两根艾条,阳白、下关为一组,颊车、地仓为一组,每组灸10min,然后灸翳风穴10min,留针30min起针。(2)穴位注射:穴取阳白、下关、地仓、迎香。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当归注射液2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5ml的混合液,摇匀,分别注射于以上穴位,每穴1~1.5ml,边注边退。经两次治疗后患者即觉面部有所好转,耳后乳突部疼痛消失。1个疗程后面部症状明显好转,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加用电针治疗仪,阳白、承泣为一组,颊车、地仓为一组,疏密波型,以面部轻微抖动为宜,留针30min。穴位注射加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两组穴位交替进行,余治疗不变。15次后以上症状均无,为巩固疗效,继续治疗5次,共计2个疗程痊愈。

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口眼歪斜”范畴。系由正气内虚或经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不畅,气血不和,筋脉失濡,弛缓不收而发病。通过针刺以上穴位,能改善面肌血液循环,增加面肌营养,加速面神经水肿消失,可收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之功;配合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营养和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特别是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四总穴之一。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循行于面部。水针足三里穴可调和气血,强身健体,提高肌肉的营养代谢,增强机体内在修复机能,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临床治疗发现,发病初期如能及早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配合面部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

[1]何家荣,马云祥.实用神经医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11-12.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2012-01-09)

猜你喜欢

口角面瘫疗程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