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2-01-24王志军郑德兰徐其良

中外医疗 2012年19期
关键词:脉络丛室管膜内出血

王志军 郑德兰 徐其良

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河南郸城 477150

新生儿围产期的常见病其中的一种为颅内出血,特别是早产儿,是导致新生儿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与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尽早确诊以及指导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运用超声检查并经过临床证实的66例颅内出血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颅内出血的超声检查及诊断符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住院患者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 0~26d,平均5d,其中早产儿 32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S-超凡、GE-730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5MHz,电子相控阵探头及腔内探头。主要运用二维超声对颅内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采用经前囟冠状及矢状扫查断面图,了解颅内脑室质回声、脑室大小、脉络丛回声及脑中线等结构。

2 结果

本组58例颅内出血患者中,均于生后0~10d内行头颅超声检查,声像图均表现以高或强回声为主,部分呈囊泡样改变。检查发现有41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脑室内的出血可导致脑室增宽,少量侧脑室内出血可主要表现为侧脑室的后角处脉络丛增宽或呈不规则形,而大量出血则可引起脑室及脉络丛均增宽。当血凝块阻塞室间孔时则引起脑室不同程度的扩张。当单侧脑室及脑室质内出血时,还可引起脑中线结构的偏移。余10例表现为脑室质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漏诊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小脑内出血及1例硬膜下出血。

3 讨论

运用超声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可清晰诊断脑室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部分脑室质出血以及大的硬脑膜下出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内出血及小的硬膜下出血诊断较为困难。早产儿对缺氧、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等非常敏感,很容易发生缺氧性颅内出血[1]。根据调查,55%~70%的早产儿发生缺氧性颅内出血[2]。在颅内出血中,尤以脑室内出血最为常见。脑室内出血可以分为4级:1级:脑室内出血就是室管膜下出血,在冠状面显示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的团片状回声增强区,矢状面显示为三角形、椭圆形或者梭形回声增强区,出血可双侧或者单侧;2级:脑室内出血就是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腔,声像图显示为脑室内回声增强,少量出血时可在侧脑室后角部位观察到形态不规则、脉络丛增宽、回声增强或者孤立的块状回声增强影;3级;脑室内出血就是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声像图显示为扩张的脑室内可已看见部分或者全部回声增强(积血);4级:脑室内出血就是除了脑室内出血以外,同时伴有脑室周围白质静脉的出血性梗死。声像图显示为除了脑室内出血外,还可以看见脑室外的脑室质呈现强回声反射同时可伴有中线移位。

脑室内出血大多发生在出生后3d内,所以适宜的超声检查时间应在生后3d内,不能晚于7d[3]。有脑室内出血者应每隔3~7d复查1次,对出血进展及有无脑室进行性扩张进行观察。2~3周后,室管膜下出血可见囊腔形成,数月后可见囊腔吸收,但因脑细胞坏死可引起侧脑室前角轻度增大。大的脑室周围出血数月后可形成空洞脑,囊腔可与侧脑室相通(真性脑穿通)或不相通(假性脑穿通)。当脑室内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时,则可引起脑积水。

运用超声诊断颅内出血具有无创、实时、可重复操作,价格低廉,并且对颅脑中央部位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为临床提供较为重要的信息,已经逐渐成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及随访颅内病变转归的首选手段。

[1]刘敬,架继雯,王琪,等.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时雨高难度危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16-217.

[2]钱断红,陈惠金,陈冠仪,等.住院早产儿脑室内出血10年回顾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415-418.

[3]高淮宁,孙丽.头颅B超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3):238.

猜你喜欢

脉络丛室管膜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临床分析
正常国内人群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测结果分析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3D MRI可检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
超声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