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分析丘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研究
2012-01-20高勇
高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们生命的重要因素。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可迅速危及生命[1]。其中基底节出血发病率最高,而丘脑出血次之,但丘脑出血仍高于脑干、小脑出血发病率。并且因丘脑的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血肿很容易破入脑室系统,尤其是两侧侧脑室,所以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为了研究丘脑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表现以及影响预后的原因,本文将3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丘脑出血的患者,占此时期脑出血的15%(30/200),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3岁;有高血压病史22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3例,冠心病史的2例,糖尿病史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研究对象30例中急性发作28例,亚急性发作2例,头痛伴呕吐14例,眼球运动障碍上视运动麻痹13例,凝视患侧3例,则向肢体瘫痪侧凝视4例,两侧瞳孔大小不等3例,两侧瞳孔均缩小8例。语言障碍15例,意识障碍13例(Glasgow评分>8分1例,<8分10例,=3分患者2例),有大小便失禁症状18例,有偏瘫症状24例,四肢瘫1例,Babinski征阳性15例,颈抗阳性3例。
1.3 CT检查 左侧丘脑出血17例(57%),右侧丘脑出血13例(43%)。按照多田氏公式计算其出血量,其中出血量在10 ml以下12例:出血破入脑室有1例,病灶侧侧脑室略受压1例;出血量10~15 ml 10例:出血破入脑室并且伴有病灶侧侧脑室受压为3例,其中2例患者的脑中线结构略有移位;出血量15~30 ml 5例,伴有出血破入侧脑室4例,其中脑中线结构有移位3例;丘脑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3例,出血均破入脑室系统,并且脑中线结构均有明显的移位。30例患者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共计11例。
1.4 治疗与预后 30例患者均以脑出血进行常规处理:静脉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抗自由基、营养脑细胞以及对症处理,丘脑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并且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或颅内穿刺抽吸。30例患者中存活占25例(83%)。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丘脑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系统例数、死亡例数三者呈正比,且病死率与出血破入脑室系统例数呈正相关(P<0.05)。见表1。
表1 丘脑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系统例数、死亡例数三者的关系 例(%)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CT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所以,准确表现出血的发展方向、受损的部位以及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情况,准确地反映临床特点以及出血患者的预后,丘脑出血按照CT分型得方法在丘脑出血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2]。根据此研究分析发现丘脑出血临床特点:(1)老年人丘脑出血占多数,其中25例(占83%)为6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BP史22例(73%),丘脑出血病发时有28例(93%)患者的血压高于140/90 mm Hg,由此可见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龄以及高血压,与相关文献的报道较一致。30例中有20例(67%)均在均在活动中起病。(2)30例患者发生意识障碍13例,而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有12例(92%),因此,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后造成的梗阻性脑室系统的积水以及出血的占位效应使颅内压升高,导致脑干偏移进而形成脑疝,而产生意识障碍。但丘脑出血引起意识障碍不多见。(3)之所以感觉的初级下中枢是丘脑是因为所有的感觉全部都要传入丘脑,再上传至大脑皮层,所以丘脑出血时病人会出现病变对侧的浅深感觉的缺失。(4)由于丘脑位置的特殊,30例患者中有偏瘫24例,四肢瘫1例,CT显示的血肿大小、血肿累及内囊椎体束的程度与临床出现偏瘫症状的程度呈正比关系。
由此可见,丘脑出血变化复杂,容易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所以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此时应尽快及时的明确病因。CT检查不仅具有无创伤性,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而且价格便宜,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CT可较清楚地显示丘脑出血的位置、出血量以及血肿与脑室系统的关系,对丘脑出血的诊断及分型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丘脑出血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 陈玲玲,娄素琴,张新华,等.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1,6:76-77.
2 张永葆,祝善尧,徐劲.丘脑出血CT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