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石

2011-08-15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人民政协

刘 建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论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石

刘 建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有三大理论基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在这三大理论指导下,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逐步形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理论的创新推动着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民政协 统一战线 政党制度 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1]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不仅是为了自身的解放,而且始终代表着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的那个阶级下解放出来。”[2](P252)毛泽东将其概括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二,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联合和无产阶级内部团结统一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了加强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著名口号。第三,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思想。马克思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广大农民,实现了这一联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2](P684)。第四,提出无产阶级要“支持”、“联合”其他政党和阶级,但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和对立,”对同盟者不放弃“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2](P306-307)。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变成了现实,并且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又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主要贡献是:第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概念,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坚持统一战线策略。1922年4月,列宁在《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概念,并精辟地论述了工人运动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第二,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善于利用敌对势力之间的一切矛盾,以获得最广泛的同盟者的思想。第三,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强调工农联盟的重要性。第四,提出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党开展工作、团结人民、争取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政协从一诞生起,就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形成了坚强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选出的全国委员会,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的伟大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在全国人民中有很高的威信。我们必须巩固这种团结,巩固我们的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3](P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他在领导和推动政协工作恢复和发展时,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十分光荣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4](P88)。江泽民同志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也有过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又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要求,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奠定了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理论基础,阐明人民政协作为政党制度载体在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中的特点和优势

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联合其他民主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则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针对各阶级和各政党相互关系的特点,针对共产主义客观发展的特点来应用共产主义普遍的和基本的原则;要看到这种特点每个国家各不相同,应该善于弄清、找到和揣摩出这种特点”。这实际上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度模式建构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组织广大的同盟者,包括联合和支持一切民主政党,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其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如何正确处理同其它政党的关系问题上,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模式,而应当善于研究本国国情,寻求适合本国特点的具体政党制度模式。[5]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理论,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中各政党的实际,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在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多党长期存在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这是人民政协存在的依据;政治协商、互相监督则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有利于国家在重大问题上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参政党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和载体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奠定了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理论基础,强调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民主政治是十分重视的。他说过:“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6](P16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积极探索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方式和途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人民民主的理论,构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完成人民民主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强调要依靠发扬民主这条新路来打破历史上旧政权兴衰的周期率,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理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体系,指出: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以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三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四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五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六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跨越,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通过政协和其他渠道,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接受各方面的批评监督,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做到国家的大事大家来出主意、想办法,大家来办。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以人民政协理论的创新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过程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逐步形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它回答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政治基础、主要职能、工作原则、自身建设等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民政协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观点有[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民政协做好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思想基础;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加强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重视政协机关建设是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四位一体”的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政治保证。人民政协理论从来不是封闭、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这样一个过程将贯穿于人民政协存在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理论的不断创新,必将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多元利益格局初步形成,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这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发展时期。人民政协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人民政协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服务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重要地位的认识,更加自觉地运用人民政协为党的事业服务。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模式及其和谐化思考[EB/OL].http://www.hnyzzx.gov.cn/NewsInfo.asp?id=770.

[6]列宁全集:第 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贾庆林:在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网站,http://www.cppcc.gov.cn.

D62

A

1671-2803(2011)05-0061-04

2011-06-12

刘建(1980—),男,山东东营人,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洋 洋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人民政协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