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2017-07-27苏凤秀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苏凤秀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针对党内不同情况,提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两个命题,纠正党内错误思潮。然而通过查询资料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提及多余“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因为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带有列宁思想,而且在毛泽东看来,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联系实际是否紧密。毛泽东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于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探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而且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识,更好地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在我国党内,存在着一部分教条主义思想的同志,常常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脱离,通过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领导人民。同时还存在着另一部分经验主义思想的同志,不重视理论指导,单纯依靠自身经验去工作。为了纠正党内所盛行的错误思潮,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发表《实践论》一文。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作出明确定义:“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①

从中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理论,更是一种用于指导无产阶级前进的理论。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留学生受到共产国际与党中央的重视,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留学生们长期接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和来自苏联领导者的指示,逐渐形成唯书唯上的思考习惯。毛泽东意识到,必须加紧对教条主义思想的改造,同时肃清党内对莫斯科的盲目迷信心理。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顿党的作风运动。在此时期毛泽东发表《整顿党的作风》讲话,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明确定义。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②

单纯的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含义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在毛泽东看来,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联系实际是否紧密。

二、“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相区别

在《毛泽东选集》中,从第一卷到第四卷,大量的提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查阅《毛泽东选集》可以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词的提及明显多余“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大体归为以下四点原因: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经济迅速发展。与此相反的是,此时的中国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布尔什维克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同时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其他国家相较而言,俄国的伟大胜利以及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得俄国成为中国汲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可以挽救中国的先进理论。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广泛宣传,以期望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教育无产阶级。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俄国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逐步演化而来的。因此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是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带有列宁思想以及俄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本人说过,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写著作相比,自己对列宁的著作更为喜欢。一是传入中国的著作中,列宁的著作比较多;二是列宁的著作比较生动,易懂,与实际联系紧密。在毛泽东看来,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列宁和斯大林看到的和经历过的更进一层,理论更加符合当代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实际联系更为紧密。毛泽东喜欢阅读列宁的著作,因此思想观念上必然会带有列宁思想的烙印与影响。同时,列宁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论述,正是处于动荡不安时代的中国所需要的,对中国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多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性,认为马列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出来的革命真理,同时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正确的科学真理。毛泽东一直以来倾向于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去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大谈论阔,只知道唯书唯上。从毛泽东对两者的定义来看,“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联系实际是否紧密,因此毛泽东更喜欢谈“马列主义”。

(四)从20世纪30年开始,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及明显多余“马克思主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常常与“中国实际”相伴随。而毛泽东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查阅毛泽东的有关书籍可以发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命题的提及,常常与“中国实际”四個字相伴随。在遭受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皖南事变损失惨重等重大挫折之后,毛泽东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列宁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在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理论具体化,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理论。

(一)命题提出与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出现过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在一定理论和实践上,他们都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学习和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持有何种态度,没有正确的认识。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论新阶段》报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③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只单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所创造的思想理论,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客观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的自己的道路。

(二)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随着中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得到相应的深化与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结合我国客观实际,能够解决我国客观实际问题,促使我国全方位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期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支撑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共创美好家园的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实际密切联系,符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促使中国新一代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仅是指引中国事业不断前进的正确思想,同时也是指引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够有效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面临新的国际环境,必然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行支撑。从而中国能够更加正确的认识、解决和处理重大的、战略性的问题,推动中国发展。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实践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37年,第288—289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整顿党的作风[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2年,第 814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论新阶段[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4年,第844页.

参考文献:

[1]吴远,吴日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Z].学术论坛,2009(11).

[2]蒙丹,朱强,戴钢书.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5).

[3]周向军,李慧芬.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1).

[4]歐阳军喜.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5]倪德刚.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成败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7).

[6]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四)
关于本刊纪念“五四”社论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