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

2011-08-15罗国军钟卫清姚绪刚

运动 2011年14期
关键词:训练场地课余体育训练

罗国军,钟卫清,姚绪刚

(1.湖南省株洲县教育局,湖南 株洲 430221;2.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湖南 醴陵 412200;3.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湖南 长沙 412100)

实验与调查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

罗国军1,钟卫清2,姚绪刚3

(1.湖南省株洲县教育局,湖南 株洲 430221;2.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湖南 醴陵 412200;3.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湖南 长沙 412100)

为深入了解、掌握农村与城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株洲市区和农村部分初中、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为如何开展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培养合格的运动员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课余体育;农村;城市;比较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在课余时间里对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运动训练活动和竞赛活动的过程。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存在着区域化倾向,即耐力项目、力量项目运动员来多自农村,球类、水上类、棋类、技巧类多来自城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关于课余体育训练的专著、杂志20余本。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要求,设计了《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问卷调查表》(教师用表和学生用表),在初中和小学中共发放教师问卷140份,农村、城市各70份,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58份和63份,有效率分别为82.85%、90.0%;在训学生问卷100份,农村、城市各50份,收回有效问卷农村为36份、城市为48,有效率分别为72.0%、96.0%、。

1.2.3 数理统计法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重要性的认知

据统计,所有教师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认可度较高,达到60.4%~ 63.4%;认为课余训练不重要的仅为3.4% ~ 4.8%;参训学生中农村学生略高于城市学生,分别为66.7%、60.4%,没有学生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不重要。这为农村和城市开展好课余体育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2.2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积极性是从事工作、取得成功的动力之一,体育训练也是一样。据统计,教师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的认可度,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45.8%、26.9%;认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性一般时,分别为39.7%、49.2%;认为不积极的城市高于农村,为23.9%、15.5%。从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认可度来看,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50.0%、38.9%;认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性一般时,农村与城市学生的认可度基本一致,分别为47.2%、41.7%;认为不积极的农村高于城市,为13.9%、8.3%。为什么师生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的认可度不一致,访谈得知,教师对训练要求、训练质量、训练安排的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训练效果、训练成绩、训练水平等方面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与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社会、经济所处环境有关。

2.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材

体育训练场地器材是开展好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物质保障。据统计,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材匮乏,且城市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材明显好于农村。从教师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材满足训练的情况来看,认为满足的农村仅3.5%,城市也只有14.3%;基本满足的农村为31.0%,城市为47.6%,认为不满足的农村确达到65.5%,城市为34.9%。从学生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材满足训练的情况来看,基本和教师的看法一致,认为满足的分别为5.6%、16.6%;认为基本满足的分别为33.3%、41.7%;认为不满足的分别为61.1%、41.7%。由此可见,加大场地器材设备的投资和建设是开展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重要保障。

2.4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

训练经费是学校开展好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保障之一,没有经费的投入就与机器缺乏了油料,难以保证训练工作的正常运转。据统计,从学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投入情况来看,城市明显好于农村。从投入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金额数量来看,1000 ~ 2000元的农村学校有46所,占79.3%;城市学校20所,占 31.7%。2001 ~ 5000元的农村学校只有11所,占18.9%;城市学校有17所,占27.0%。5001 ~ 10000元的农村学校仅有1所,占1.8%;城市学校有17所,占27.0%。10000元以上的农村学校为0所,城市学校却有9所,占14.3%。调查得知,造成这种差距原因有政策性的、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传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成绩以及当地的经济现状和家长、教师对学生从事体育训练的支持有关。

2.5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

据统计,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样性。从农村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目的选择来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第一目的,占91.4%;其次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占84.5%;再次是丰富校园课余生活,占79.3%;第四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体育竞赛,占67.3%;而为培养和发现运动员,只占48.3%。从城市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目的选择来看,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为第一目的,占82.5%;其次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占79.4%;再次是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体育竞赛,占67.3%;第四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占61.9%;而为培养和发现运动员,也只占41.3%。调查访谈得知,这与当前学校体育政策和广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有关。

2.6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设的项目

农村与城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设的项目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都以田径和球类为主。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设的项目依次为田径(84.5%)、球类(63.8%)、武术(32.8%)、体操(18.9%)、其他(15.5%)。城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设的项目依次为球类(90.5%)、田径(90.5%)、体操(31.7%)、武术(22.2%)、其他(20.6%)、水上运动(15.5%)、棋类(7.9%)。

2.7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是保证课余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长短来看,城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明显比农村要长。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一般集中在1小时以内(81.1%),超过1小时的仅为18.9%。训练1.5小时以上的为0。城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集中在1.5小时以下,其中1小时以下的占44.4%,1 ~ 1.5小时的占47.6%,1.5以上也只有8.0%。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生离校较远,且多为通宿学生,用在返家路程时间较多;二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需花大量时间完成家庭作业,从而减少了训练时间。

2.8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农村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依次为为了升学、竞赛(77.8%)、对体育有兴趣(58.3%)、为了锻炼身体(36.1%)、为了好玩(11.1%);城市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依次为对体育有兴趣(66.7%)、为了升学、竞赛(56.3%)、为了锻炼身体(33.3)、为了好玩(8.3)。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有关。

2.9 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

从农村教师认为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来看,依次为学校训练设施落后、文化课教师不支持和学生自己怕苦怕累(84.5%),优惠政策够完善(55.2%),学生家长不够支持(51.7%),学生学习任务太重(48.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竞赛体制不够健全和学生前途渺茫(27.6%),教师训练水平不高(15.5%)。从城市教师认为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来看,依次为文化课教师不支持(88.9%),学生自己怕苦怕累和学生家长不够支持(76.2%),优惠政策够完善和生学习任务太重(50.8%),学校领导不够重视(34.9%),学校训练设施落后(31.7%),学生前途渺茫(27.0%),竞赛体制不够健全(11.1%)教师训练水平不高(9.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体育教师的社会、文化、生活、学习环境和认知差异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所有教师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认可度较高,为农村和城市开展好课余体育训练创造了条件。

3.2 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材匮乏,且城市课余体育训练场地器明显好于农村;学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投入,城市明显好于农村;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样性。

3.3 农村与城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设的项目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以田径和球类为主;城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明显比农村要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3.4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学校体育经费按照政策要求投入到位,完善和维修好体育场地器材,保证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需要。

3.5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优秀运动员能够按照训练所需选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和训练,保障体育人才选拔机制通畅。

3.6 加大课余体育训练的宣传力度和提高社会、家长、教师等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促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繁荣与发展。

3.7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有时间参与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活动。

[1]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建英,孟林盛.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杨铁黎,陈均.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3(3).

[5]张虹,赵兰.学生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师专学报,1998,(12).

[6]蒋昌书.学校课余训练工作发现与发展对策[J].三峡学刊,1995(3).

[7]李英,罗国军.对农村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

G807.0

A

1674-151X(2011)11-06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34

2011-06-10

罗国军(1973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训练场地课余体育训练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消费者视野下商业性羽毛球训练场地经营模式探索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如何合理安排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场地、器材、时间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武装泅渡训练安全问题剖析
从训练场地角度分析小学足球活动现状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