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CE 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癌44例疗效观察

2011-08-04尹会友陈宝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生存期栓塞

杜 江 尹会友 陈宝文

(安徽六安市霍丘一院,安徽 六安 237400)

肝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如果失去手术机会(即中晚期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其较好治疗方法之一,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TACE治疗后常常出现骨髓抑制、乏力、发热、肝功损害等副反应,而且肿瘤周边常有新生血管形成,侧支循环建立等,造成肿瘤转移与复发,且5年生存率较低。为此我们在TACE 治疗的同时予沙利度胺口服,发现其可以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分泌,抑制肿瘤周边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延长患者无病进展期(PFS)与总生存期(OS),降低AFP指数,现终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确诊为中晚肝癌的患者4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为25~75岁,平均56.51岁。44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1例,他们在很多方面(如肿瘤分期、有无手术、初治复治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入组标准

按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1](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正式通过的):AFP<400μg/L且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确诊,失去手术时机初治或复发患者,肝功能ChildA,B级,年龄25~75周岁,临床病灶可测量的患者,距末次治疗时间1个月,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KPS≥60分,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

1.3 排除标准

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合并严重黄疸,全身广泛转移,肿瘤体积超过肝脏的70%以上,门脉高压及门脉主干被癌栓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少,有心、肺、肾、大量腹水、糖尿病、全身状况差或恶液质,严重感染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活动性感染,对沙利度胺过敏者,及其他(我们认为)不宜参加试验的情形,主动要求退出者,介入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者,口服沙利度胺1个月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者,失访者。

1.4 方法

治疗组在TACE基础上加服沙利度胺,剂量200mg,qn,最长服药20个月。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进行3次以上TACE。每次TACE前,皆行超声、CT等检查了解病灶大小及范围,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AFP,并作生存分析。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无病进展期(PFS)、总生存期(OS),血甲胎蛋白(AFP) 的变化以及临床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

无病进展期(PFS),总生存期(OS),血清AFP 值变化比较见表1。结果示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FS、OS、AFP下降指数有明显差别,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比较表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皮疹、便秘及嗜睡,均为1、2级,经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其他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3 讨 论

目前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常用TACE治疗,其是经导管向肿瘤供血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碘化油等栓塞剂,即在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发挥化疗药物的作用,使肿瘤供血血管内皮细胞缺乏营养和氧而死亡。但栓塞剂只能到达较细的血管分支,微血管网则无法到达,且微血管网又可形成较多的侧支血管,使少数肿瘤病灶反而增大,甚而发生转移[2]。另一方面TACE术后组织缺血、缺氧可诱导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加速VEGF基因转录,及其受体的表达,以致癌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相互影响,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使肿瘤微血管增生,进而导致肿瘤组织周边侧支循环的再形成,降低栓塞效果,甚而使肿瘤快速复发及增长。

沙利度胺(TLD)是一老药,1961年因存在严重的胚胎致畸作用被禁止在临床应用[3],近年来对其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较多,学者们发现TLD可抑制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产生,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4],对抗肿瘤生长。

我们考虑到介入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转移跟肿瘤的新血管生成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能找到一种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法与我们现有的介入治疗相结合,可能会弥补单纯栓塞化疗的不足,使疗效得以改善,延长生存期,普通患者又能接受。因此才选用沙利度胺联合TACE做此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血清AFP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血清AFP,虽也有下降,但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仅PFS优于对照组,而且OS也延长。验证了郝明志等[5]“研究认为沙利度胺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降低肿瘤转移、复发率,延长生存期”。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沙利度胺有皮疹、口干,嗜睡和便秘等副反应。皮疹予抗过敏治疗能缓解;便秘一般予口服通便药能缓解;对于嗜睡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减轻,也可通过剂量调整来解决。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肿瘤药物治疗已由传统的“全细胞毒杀”时代进展到目前的“靶向治疗”新纪元[6]。近年来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单抗联合厄罗替尼)可能疗效更好,但价格昂贵,普通患者应用困难。而沙利度胺价格较低,不良反应可耐受,与TACE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能适当延长患者无PFS,OS,降低AFP指数,值得进一步探讨。

[1]刘宝瑞,钱晓萍.临床肿瘤学-基本理论与诊疗路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42-243.

[2]陈振东,秦凤展,秦叔逵.肿瘤微创治疗及评价[M]//肿瘤学概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05-206.

[3]江滨,陈书长.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627-631.

[4]袁红,张晓梅,刘凯凤,等.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3):94-96.

[5]郝明志,林海澜,陈强,等.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6):546-547.

[6]孙燕,姚开泰,李金瀚.肿瘤综合诊疗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生存期栓塞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沙利度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4例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