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2011-04-08孟芳唐晓黄明周劲梅李玉雯
孟芳 唐晓 黄明 周劲梅 李玉雯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18)
嗜铬细胞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简便、微创、安全、疗效较好、费用相对较低的优点[1]。我院应用该技术治疗嗜铬细胞瘤病人8例。现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65岁,平均47.5岁。病变位于右侧7例,左侧1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7例,血压(150~270)/(100~150)mmHg,平均204/120 mmHg。临床无症状经体检发现者1例。定性诊断主要以血、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升高为依据,血、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升高12例。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其中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均发现占位性病变。
2 护理
2.1 术中配合
2.1.1 术前准备 病人在介入治疗前,口服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降血压,若心率快,口服β受体阻滞剂,尽量使血压、心率保持在正常水平。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使用胰岛素降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调节手术室内温度,协助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术前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每 10~15 min一次,鼻导管吸氧 3~4 L/min。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输入降压药及晶体液。
2.1.2 护理配合 手术护士要全面了解栓塞手术方法与操作过程,熟悉各种型号的导丝、导管、栓塞剂,及时递送所需材料,特别注意栓塞剂的准备,动作迅速,保持无菌操作的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的变化和疼痛反应。在穿刺过程中,手法轻柔,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推注药物动作要缓慢,并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注意血压和心率变化,并随时询问病人的感觉。
2.1.3 术中观察和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疼痛反映,做好抢救嗜铬细胞瘤危象的准备。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轻度血压上升不必处理。血压波动大时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降压,心率快时口服心得安(普萘洛尔)。在向瘤体注射栓塞剂时,血中儿茶酚胺突然降低,大量血管扩张,可导致血压下降,应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以及皮肤、面色有无改变,警惕发生过敏症状。一旦有细微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2.1.4 术后措施 压迫穿刺局部15~30 min,不可用力过大,特别是较大的嗜铬细胞瘤尤其需要注意。待血压、心率平稳后,将病人平抬至手术推车,送回病房。术后行常规输液并用微泵持续静脉推注酚妥拉明和口服心得安。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酚妥拉明、心得安剂量。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1)病人神志清楚后立即告诉病人手术进行顺利,以解除患者紧张感及恐惧的心理,有利于血压稳定及病情恢复;(2)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减少不良刺激;(3)病人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卧床24 h,严禁搬动,2 h按摩受压部位1次;(4)患者因基础代谢高、多汗,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感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以补充机体由于代谢紊乱所消耗的能量,增加机体抵抗力。并发糖尿病的病人,采取糖尿病饮食。
2.2.2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监测体温、液体出入量等,并做好记录。根据血压、心率等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1)儿茶酚胺危象:在插管刺激瘤组织过程中或栓塞后瘤组织缺血情况下可诱发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而出现儿茶酚胺危象。常见的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生,发作性低血压或休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注意病人有无剧烈头疼、大汗、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等,本组2例病人术后3 h内出现恶心呕吐,1例病人出现视物模糊,调整酚妥拉明静脉推注的剂量和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2)低血压:嗜铬细胞瘤病人由于儿茶酚胺分泌较多,周围血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栓塞术72 h后,儿茶酚胺分泌逐渐减少,上述影响消失,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容量相对增多,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术后低血压。因此,在注意补充液体的同时,要嘱病人在应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后90 min内卧床休息。在起床、站立等体位发生变化时,动作应缓慢,不要过猛,防止由于体位突然变化而出现直立性低血压;(3)防止异位栓塞:术后采取局部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3 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侧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该侧肢体平伸24 h。观察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有无疼痛和麻痹。本组病人未出现栓塞;(4)为防止由于造影时短时间内注射大量碘剂,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在术后一周内观察尿量、颜色,味道,如出现少尿、血尿,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的治疗。遵医嘱常规静脉输液,每天输液量在1 500 ml以上,鼓励病人多饮水,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2.2.3 预防感染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药物现配现用,术后认真清理器械及物品。股动脉穿刺点24 h内加压包扎,48 h消毒1次,保持会阴部及腹股沟清洁、干燥,以防穿刺点感染。
介入栓塞法是现代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嗜铬细胞瘤症状多变,病情凶险,对于该技术来说,其护理尤其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护理,我们认为,做好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护理,及时防治并发症,对提高疗效和防止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
[1]邵鹏飞,钱立新.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