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1-07-19李克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密闭式开放式插管

李克芳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 473009)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李克芳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 473009)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使用A 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即刻SaO2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 P <0.05);观察组 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机械通气 吸痰 动脉氧合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又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病人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使得肺容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肺泡塌陷,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而密闭式吸痰管由于没有中断机械通气,保持吸痰时的通气量和吸入氧浓度,使吸痰前后肺内压相对稳定[1]。肺容量的保存没有出现肺泡萎陷,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病人的氧合,对ARDS的气道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开始将密闭式吸痰管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院RICU诊断为ARDS并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78例(排除液气胸、心肺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其中男 42例、女36例,年龄29~81岁,平均62.1岁。气管插管53例,气管切开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 (1)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OS),吸痰前先给纯氧(氧浓度为100%)吸入2 min,选用12~14F的普通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气管插管或套管 与呼吸机断开,用空针注入1~2 ml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使呼吸道湿化,将吸痰管经气管插管或套管口轻轻插入,深度为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 ≤1 cm[2],吸引器压力为10~20 kPa,连续吸痰不超过15 s,边吸边旋转退出吸痰管,停止吸痰并连接呼吸机,给纯氧(氧浓度为100%)吸入2 min;(2)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CS),选用台湾太平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PAHSCO)生产的密闭式吸痰管,型号 LB1390,规格14Fr。密闭式吸痰管由透明三通、吸痰管、薄膜防护套、呼吸机接口,负压控制钮、冲水口、吸引器接口等组成,透明三通分别与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呼吸机管道相连接,尾端阀门与吸痰器相连。吸痰前经呼吸道湿化接头用空针注入1~2 ml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使呼吸道湿化,稀释痰液。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并用拇指控制吸引阀,右手持吸痰管从气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一般与OS相同),此时吸痰管薄膜保护套随着吸痰管的插入而自行皱缩,将吸引器的压力调节到10~20 kPa,按下吸引阀吸引不超过15 s,边吸边旋转退出吸痰管。停止吸痰并将吸痰管抽回至可看见导管上的刻度线,按吸引阀,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内痰液,以备下次使用。

1.2.2 评价方法 (1)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情况;(2)观察每次采样后Sa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取其均值。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情况(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气分析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气分析情况(±s)

与吸痰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段同项比较,★P<0.05

组别 项目 吸痰前吸痰后即刻 2 min 5 min 10 min PaO2(mmHg) 124.25±33.9595.12±22.37☆对照组 PaCO2(mmHg) 33.40±5.88 33.00±5.28 99.22±10.98☆ 120.32±29.46 125.60±34.15 33.20±4.36 33.28±5.02 SaO2(%)97±11 33.86±4.23 95±15☆ 97±8 PaO2(mmHg)121.98±33.28 98±1098±10 106.32±25.46★116.22±28.35★122.65±30.25126.44±26.58观察组 PaCO2(mmHg)4.18±5.41 32.80±5.3933.46±5.2134.20±5.32 34.22±5.64 SaO2(%)98±897±17★ 98±12★ 98±8 98±6

2.2 两组患者吸痰后Sa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对照组患者为(10.07±8.86)min,观察组患者为(0.85±0.57)min,两组比较,Z=4.62,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3.1 OS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对照组患者PaO2、SaO2与吸痰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PaCO2值明显增高(P<0.05)。同时因脱机、接机时要分离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连接处,对患者气管造成机械性刺激,使患者感到紧张恐惧,产生抵触情绪,表现为烦躁,甚至拒绝吸痰。

3.2 CS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CS可以在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吸痰过程中可持续通气,保持有效的氧气吸入浓度,最大限度减少呼吸道内压力的变化,相对减少肺容量下降,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肺功能残气量,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气体交换受损。

3.3 吸痰可引起患者PaO2和SaO2显著下降[3]。本研究显示,OS时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PaO2、SaO2显著下降,PaO2由(124.25 ±33.95)mmHg下降至(95.12±22.37)mmHg;而CS后上述指标相对稳定,表明CS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小。行CS时不需要脱开呼吸机,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气道压力和FiO2,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肺功能残气量,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故可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对于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CS避免低氧血症的效果更明显 。丁彩儿[4]在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研究中发现,密闭式吸痰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此外,CS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对肺结核和SARS等的呼吸道传染性患者,应用CS系统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高岩.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332-334.

[2]韦晓君,王玲华,郑玉香.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吸痰深度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9-11.

[3]李克芳.肺复张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9-30.

[4]丁彩儿.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30.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uction Arterial oxygenation

李克芳(1971-),女,河南南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呼吸重症监护及管理工作

R473.5

B

1002-6975(2011)13-1206-02

2011-01-20)

猜你喜欢

密闭式开放式插管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设备的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