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监护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1-07-19谢红英谢艳梅王凤珍幸莉萍黄华春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监护仪心电监护假性

谢红英 谢艳梅 王凤珍 幸莉萍 黄华春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

心电监护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谢红英 谢艳梅 王凤珍 幸莉萍 黄华春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

心电监护 假参数 护理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实用、准确、无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是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抢救及护理的重要监护系统[1]。它可以24 h连续动态地监测病人的心电变化,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但是,在监护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相关问题发生,如参数不准确或形成假象,而迷惑医护人员,延误诊治,甚至引发错误的处理措施,产生与医疗期望相背驰的结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2009年1月~2009年6月对综合性ICU心电监护过程中所产生的假参数现象作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采取了相应纠正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6月入住我院ICU患者1 920人次,其中男性1 181人次,女性739人次;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8.5岁。

1.2 方法 入科后,均使用心电监护24 h连续动态度监测,直至出科。监护时间最短 42 h,最长2 304 h。观察并记录心电监护过程中各种假参数发生的性质和频率以及处理后的效果。

1.3 结果 1 920人次中,发生假参数220人次。经过处理后这些问题均得到纠正。相关问题(假参数)(表1)。

表1 相关问题(假参数)在本研究中的发生情况

2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假性心率偏慢 220人次中发生假性心率偏慢(测得的心率比实际的慢)共91人次,约占41.26%。由于在心电图的波形中R波振幅最高,因此监护仪是通过感知R波振幅计数心率,当R波振幅太小,监护仪无法感知从而计数出的心率较实际心率慢。在监护过程中,R波的振幅时高时低,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护仪感知R波的灵敏度。有时候监护护士经验不足或不懂监护仪的工作原理,而将监护仪测得的参数直接记录,这样就为医疗诊治提供了一种假参数。在监护过程中,当R波太高时可以降低振幅,太低时应升高振幅。在本次观察中,心率偏慢现象经提高振幅均得到纠正。

2.2 假性心率偏快 220人次中发生假性心率偏快(测得的心率比实际的快)共56人次,约占25%。由于监护仪是通过感知R波振幅计数心率,当P波或T波振幅高时,也就是达到监护仪所设定的计数心率的高度,高振幅的P波或T波就会被记录为一次心率,这样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和P波(或T波)被监护仪计数为2次的心率,导致心电监护仪计数心率为实际心率的2倍,因心电监护是摸拟导联,在监护过程中T波最容易被感知。此外,其它的干扰波一旦被感知到也会被误认为是一次跳动。当所显示的参数突然增加时,应该数一数R波的频率或用听诊器测听病人的实际心率,监护仪心电波形每一屏幕显示的时间是6 s。因此,只要数一下从屏幕开始到屏幕结束的R波显示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本次研究中42人次是T波过高导致心率双重计数,经改变监护导联为aVR后得到纠正;14人次是其它因素所导致,经改变监护导联和排除干扰因素后均得到纠正。

2.3 假性心律失常 由于干扰等原因,非心脏激动

而发生于心电图上的心律失常,称假性心律失常心[2]。220人次中发生假性心律失常共32人次,约占14.54%。心电监护仪都有提供心律失常报警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这项报警的准确性,如电极片和/或导联线衔接处接触不好,其它干拢波。处理方法:检查导联线和电极片,检查地线,排除其它干扰因素。另外,因心电监护的导联是模拟导联,不能作为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一但心电监护仪提示有心律失常时,最好及时做标准导联的心电图,以便进一步仔细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原因。本组患者中13例出现室颤假报警,经过使用滤波器功能并提高振幅后得到纠正,其余19例经过调整电极排除干扰后均纠正。

2.4 假性ST-T波改变 220人次中发生假性ST-T波改变共26人次,约占11.81%。ST-T受很多因素干扰,如基线不稳、电析片接触不好、病人寒战、肌紧张等。处理方法:排除上述因素。大多数多功能监护仪都不能准确分析ST-T的改变,如果要准确分析ST-T必须做标准导联心电图。监护仪ECG并不能完全替代标准心电图机,因为目前的多参数监护的ECG波形一般不能提供ECG波形更细微的波形图,细微结构诊断能力还不很强,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监护的目的主要是长时间、实时地监测病人的心率情况,而心电图机的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短时间的结果[3]。

2.5 假性心脏停搏 220人次中发生假性心脏停搏共16人次,约占7.27%。心脏停搏心电图波型很容易辩认,就是一条有极细微波纹的水平线,应与导联线脱落的几何直线区别。当电极脱落或R波振幅太小监护仪无法计数心率时均可出现假报警。处理的方法快速检查导联线是否连接,电极片有无脱落,调整振幅。本次研究11人次是由于电极脱落所致,其余5人次是由于R波振幅太低所致,经过提高振幅后得到纠正。

3 小结

在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护过程中,准确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也是反映重症监护室的监护质量好与差的重要内容之一。假参数往往引发错误的处理措施,延误治疗。护士在监护过程中不得完全以监护仪代替体格检查和各参数的手工测量,尤其对监护参数有疑问时更应采取其他措施采集患者生理参数,排除假参数。

[1]王心,李梅,李青.心电监护仪对病人造成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6):721-722.

[2]鲁闻燕,俞中妹.心电监测波形干扰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71-272.

[3]姜兴东,张福勇,张博.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的测量原理与使用中的注意事项[J].医疗装备,2004,2:19-20.

ECG False parameters Nursing

谢红英(1963-),女,江西,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从事危急重症救护、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工作

R472.9

B

1002-6975(2011)13-1237-02

2010-11-10)

猜你喜欢

监护仪心电监护假性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