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2010-01-25于瑞香

关键词:湿化液刺激性粘膜

于瑞香 孙 涛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救治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患者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加湿、过滤作用,天然保护屏障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粘膜极易干燥,如果在临床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内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因此,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传统湿化液选用生理盐水,但有文献报道[1]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盐分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内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盐水和注射用水这两种湿化液究竟哪种能更有效地进行气道湿化,对气道和肺组织损伤影响更小呢?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对100例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0.45℅盐水和注射用水两种不同湿化液,用微量注射泵为其进行持续气道给药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6年9月~2008年9月我科因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0.45℅盐水组50例,男36例,女14例;注射用水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气管切开最长112天,最短14天。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湿化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法,即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45℅盐水或注射用水50ml后与透光连接管一端连接,连接管另一端则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软管,排气后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调节泵速6ml/h,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切开导管内5cm处,并用胶布固定于胸壁,第二天起晨8时用无菌法行气道内吸痰,次数视痰液量及性质而定,吸引压力0.1kpa,吸痰管为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12F负压吸引管。

1.3判断方法

1.3.1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

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吸痰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Ⅱ度(中度粘痰):痰外观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管内壁上滞留,但易被冲洗干净。

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并伴有血痂,吸痰时,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吸痰管内壁上有大量痰液滞留,不易冲洗。

1.3.2刺激性咳嗽: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或呛咳。

1.3.3气道粘膜出血:吸痰时痰中带血丝或血痰。

1.3.4肺部感染判断:发热,咳嗽,痰多,肺部听诊闻及湿啰音,血象白细胞升高,痰培养阳性,胸部X线摄片提示肺部感染征象。

判别时由实验者专人判断。

2 结 果

2.1痰液粘稠度比较(表1)

表1 痰液粘稠度比较

注:0.45℅盐水与注射用水组比较P>0.05

从表1可以看出,0.45℅盐水或注射用水组痰液稀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表2

组别n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0.45℅盐水50347注射用水50151418χ2检验9.75616.77515.7705P <0.01<0.01<0.05

从表2可以看出,0.45℅盐水与注射用水组比较,在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方面,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肺部感染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度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病人急性期脱水治疗期间,气管粘膜也呈脱水状态,加之气管切开术后,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吸入气体必须由下呼吸道来加湿和湿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2],呼吸道分泌物因失水而变得更加粘稠,严重影响了呼吸功能,同时,患者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潴留,易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所以加强气道湿化,有效保持气道通畅显得尤为重要。

理想的湿化液要能较充分地保持呼吸道湿化,防止痰痂发生,同时对气道及肺组织损害尽可能最小,这就要求其渗透压必须适当,刺激性要小[3]。0.45℅盐水为低渗溶液,水分蒸发后,留在呼吸道内的水分,其渗透压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湿化过程刺激性咳嗽发生少,痰液稀释效果好,不易形成痰痂,吸痰较彻底,缩短了整个吸痰动作所需的时间,减少了气道粘膜出血的危险,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少了反复吸痰引起交叉感染的机会,使肺部感染明显下降,并且减少了繁琐的护理工作程序,由此可见,0.45℅盐水在气道内水分蒸发后最符合生理需要,是一较理想的气道湿化液,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郭秀泉,郑月苗,黄丽源,等.气管切开雾化吸入喷喉嘴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38

[2]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9-719

[3] 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等.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274

猜你喜欢

湿化液刺激性粘膜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恩诺沙星注射液刺激性试验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
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