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动态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2009-12-29陈建春
陈建春
互质数的概念是在教学找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引出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的结论。但是由于它比较抽象,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又容易和质数的概念相混淆,所以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执教本课时,由于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巧妙地利用,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案例:
师:你们已经学会找一个数的约数,那么两个数的公约数你们会找吗?你们理解什么叫“公约数”吗?
生:公约数就是两个数都有的约数。
师:30以内的数,任意选择两个,写出它们的公约数。
生1: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生2:5和9的公约数只有1。
生3:8和12的公约数有1、2、4。
……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公约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4:它们都有公约数1。
生5:1是它们公约数中最小的一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两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小的都是1。那么,最大的公约数固定吗?
生6:最大的公约数不固定。像8和24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数“8”。而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
生7:有时候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一个,像5和9,它们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最大公约数也就是1。
师:是啊,有些数的公约数只有一个,就是1。像这样的两个数,数学上给它一个名称叫做“互质数”。你们还能找出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数吗?
生8:我找到了1和10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
生9:8和9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
生10:2和5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
生11:4和9是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
师:仔细观察这几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怎样的两个数可能成为互质数?你能举例证明吗?
生12:我发现8和9是连续的两个自然数。连续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比如2和3、7和8、15和16等都是互质数。
生13:我发现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互质的。比如1和5、1和7、1和30等。
生14:我发现2和5都是质数,两个质数也一定是互质数,比如2和7、3和5、11和13等。
生15:我发现4和9都是合数,两个合数也是互质数。
生16:我反对他的这种说法。像4和6也都是合数,但是它们还有公约数2,所以我认为两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
生17:我发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一定是互质数,比如5和9、11和14等。
生18:不一定。像5和10,它们还有公约数5,所以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
……
反思:
本节课预设先让学生写出30以内任意两个数的公约数,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公约数的特点,即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公约数是1,最大的公约数各不相同。接着出示互质数的概念,通过五组判断互质数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质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互质数的规律。过去互质数的概念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它。而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对互质数的情况产生了关注,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原有的设计上牵引,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闪现的智慧火花就被教师所扼杀了。所以我及时提问:“怎样的两个数可能成为互质数?”从而引导学生在动态生成的例子中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再进一步总结规律,达成共识。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于“互质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成为互质数的几种特殊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辨别互质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一难点给突破了。
新课程提倡在课前要有精心的预设,预设学生在面对教材所产生的问题,预设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策略,但是我们更期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一旦被教师发掘并有效地利用起来,那么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是催化剂那样加速学生学习的进程。如何把握好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碰撞”,使教学进程有节奏地推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仅以此例和各位同行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