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表现与调适

2009-12-23

江西教育C 2009年11期
关键词:调适就业心理大学生

安 光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愈显突出,对于这种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调适,对大学生群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调适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名,加上近两年囤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100余万名,将有70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今年,一项对京城20多所全日制高校7000多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民说:“现在很多大一新生刚进校门,就开始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心理压力比较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一名大学生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持心理平衡。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存在以下三种心理障碍:一是认知障碍,包括对就业形势不明,对未来工作期望过低或过高,不能科学选择工作种类和就业地区等,以及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认识不清;二是情绪障碍,包括焦虑、幻想、自卑等;三是人际交往障碍,包括怯懦、冷漠,不善于人际交往,甚至存在社交恐惧等。

1.认知障碍

很多大学毕业生一心想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单位,对稍不满意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绝的态度,一直等待观望,结果错过身边的机会,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想找待遇或工作环境最好的单位,而不去考虑这一工作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2.情绪障碍

毕业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另外就是性格内向者,或成绩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或临近毕业而就业单位仍无着落的大学生。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量了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求职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这种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大学生、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而幻想心理则表现为害怕面对严酷的竞争结果或屡受挫折后所采取的一种逃避态度。他们幻想不通过参与竞争,就能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更有甚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不思进取。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3.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差是存在于大学毕业生人群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性格因素或锻炼较少,很多大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这往往引发社交恐惧,而社交恐惧又反过来导致对人际交往的愈加陌生,形成恶性循环。但是毕业生又往往无法正视这个事实,仅有很少数的毕业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认识还不到位,人际交往问题堪忧。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究其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因素,毕业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多源于自身性格上的种种弱点,多源于对社会认识的偏差和对环境适应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受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观念等条件的影响,毕业生出现的复杂、矛盾心理,往往会影响其正常的心理活动和价值判断。

1.主观因素

(1)心理素质较差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有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和强化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当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便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大学毕业生对未来的期待往往很高,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遭到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大人们的百般呵护,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他们比较单纯、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对就业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因而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导致心理受挫。

(2)缺乏对自我了解和职业了解

部分学生缺乏对自我的了解,比如到底是适合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变得犹豫不决。有的则对自己的职业不是很了解,不能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把握,如不了解自己将从事的职业前景如何或者今天的热点是什么等等。

(3)择业程序不清楚

对就业政策的领悟和接受上,对于择业手续具体的办理上,对信息渠道来源上心里均不清楚。这是求职初期的较大障碍,在推荐自己、介绍自己、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等方面都表现出求职技巧的欠缺。

2.客观因素

(1)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出现了“僧多粥少”,就业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有异于扩招前的许多不同特点。

(2)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 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3)在高校办学方面,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与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时间差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变成了滞销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难题。例如,计算机类、财经类、外向型工商管理类,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的专业毕业生在几年前非常走俏,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外,长期以来,在大学教育中,多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择业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低、动手能力差、心理调适能力不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难以顺利就业。

(4)多数家庭对子女所寄的期望过高,希望他们能到层次较高的单位或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这样就会给大学生择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1.加强就业指导的心理咨询工作

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指导、政策指导、面试指导等内容的就职指导课,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技巧,进行就业咨询。引导学生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和合理的择业目标,正确对待择业,把重点放到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和未来人生的指导上。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消除心理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大学生涯的规划和管理需要从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着手进行。

2.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因此,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帮助大学生看清就业形势。要开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要教育学生摒弃传统的“一锤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3.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在就业时凸显的心理问题,其实只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冰山一角,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就要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包括入学时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和表演心理剧等,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自主、自信、乐观、自谦等优良的心理品质,掌握进行心理调控、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4.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主动适应环境,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因此,开展就业心理教育还必须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1)情绪转移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告诉学生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绪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态平衡。

(2)适度宣泄法。要告诉学生当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隐藏得越久,伤害就越大,应进行适度的宣泄。情绪的宣泄可通过向老师、家长、亲朋好友倾诉,也可以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同时在情绪宣泄时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

(3)松弛训练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办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和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痛等。择业时遇到类似的心理反应,可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也仍无法改变时,学生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如在求职失败时,可借“失败乃成功之母”“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由来减轻或解除压力。

总之,随着就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挫折问题也日渐突出。对此,学校应对大学生给予积极疏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使每位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曾维平

猜你喜欢

调适就业心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