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差异发展的思考

2009-12-23刘新泉

江西教育C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幸福感班级班主任

刘新泉 袁 璐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幸福指数,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提出应该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差异发展 幸福指数

公平教育是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一定区域内的均衡办学是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学校怎样适应均衡教育的要求,实现公平教育和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实现差异发展,应该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个办法,因为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通过有效的教育,使优生更优,大家学习共同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这始终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笔者对初一(2)班和(8)班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的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共101人,其中特殊家庭子女13人(含离异家庭子女9人)。调查结果是:觉得在班上读书幸福的有81人,占80.19%。其原因分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进步69人 68.3%

2.品德受人称赞60人 59.4%

3.人格受到平等尊重73人 72.3%

4.同学之间关系友好94人 93.1%

5.喜欢班主任83人82.2%

6.喜欢科任老师71人 70.3%

7.喜欢班上文娱活动79人 78.2%

8.喜欢班上体育活动66人 65.4%.

9.其他66人 65.4%

10.学校比家里幸福43人43%

第一,从结果上看,101人接受问卷调查有81人认为在班上读书幸福,比例达到80.19%,并且有43%的学生认为学校比家里幸福,幸福指数还高。这个比例比10年前一次学习兴趣调查(当时没有幸福指数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只有14%的学生对上学有兴趣,17%的学生不爱上学或反感,有69%的学生无所谓。这证明建设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学校办学理念和水平的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第二,幸福指数排第一位的是同学关系友好。有94人,达93.1%。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带班首先要做好人际关系工作,培养一种团结、和睦、友爱、积极向上的心理关系,学生就有幸福感,有了班级归属的幸福感,就有动力、就有热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就使笔者联想到初三(10)班创造叶崔琦同学被爱心唤醒的故事。这个班入学编班的分数是60.7分,在平行班里排名第八位;三年后这次初三摸底考试班平均分为72.4分,有1人获得英语竞赛全国一等奖,有3人考入萍中奥赛班。摸底考试全校前10名有1人,前50名有5人。这对我们有诸多的有益启示:

1.注重生命教育。初三(10)班良好的班级心理关系,就因为是爱心唤醒了一条生命,再加上有效的宣传,提升了班级的团队精神,这是源于对生命理解、热爱、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产生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追求进步、创造生命价值的共鸣。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速度可以决定石头能否飘起来。”三(10)班飘起来了,就源于生命本真的认识,对时间的珍视,并建立起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让生命焕发青春力量的心理联系。生命教育,是团队精神的动力源,任何潜能都有可能得到挖掘,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创造。

2.道德体验的作用。理论上道德情感是基于道德认识,但体验可以直接产生道德情感。三(10)班的同学,在叶崔琦的爱心故事中,由直接体验上升道德情感,由此产生珍惜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道德行为。

3.个体与集体的相互学习影响与转移。典型个体,当获得集体的认同时必然引领集体的追求,成为一面旗帜。树立起典型个体是优秀班集体培养的切入点。

4.叶崔琦爱心故事已经搬到了心理教育课堂上,今后应成为新生入学的教材,录制好声像,组织好文稿,把这个爱心故事上升到教材的层次。

第三,排在幸福指数第二位是班主任和班级文娱活动。班主任因素达到了82%。调查显示,班主任是他们幸福的第一人,也就是说班主任有幸福感,学生就会有幸福感。所以,班主任的微笑、鼓励、眼神、称呼、语气、专业知识渊博和娴熟的传授技巧都关系到学生的幸福感。

文娱活动的幸福指数远远高于学习进步的指数,学习进步的幸福指数平均是65%,而班级文娱活动指数是78%,要高13个百分点。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八种智能,其中包含音乐智能,是指人感知、欣赏、创造音乐的能力。这智能应该在今后得到强化,实现一班一品,以此来保护和提升学生学习进步的幸福感。

第四,处于直接原因倒数第一位的指数是第三项“品德受人称赞”,两班平均59.4%,处于最低水平,这说明在班上对品德优秀的学生和学生优秀品德方面关注不够、鼓励不够、典型不够、表扬不够,因而很难上升幸福感。这对于落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树德育人”的要求还有差距,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还没有把他上升到幸福感的正常层面。

第五,学习进步的幸福指数和喜欢科任老师的幸福指数分别为68.3%和70.3%。这两个核心的幸福指数都没有排到前三位,这说明学生把学习当成幸福的事还存在理念、技巧、方法上的差距。

提升学习幸福指数,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1.突出个性教育,培养拔尖人才。新课程改革,是以创新教育、个性教育、主体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综合课程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育课程革命。发展学生个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是新的教育时代的要求,没有个性的培养,就没有拔尖的人才。

经全校师生努力,培养拔尖人才已成学校品牌。六年连续获得中考状元,有138位同学在全国学科竞赛中拿到国家奖励,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突破,有43人获得国家奖励,有7人获国家级一等奖,有9人获国家级二等奖,有27人获国家级三等奖,继去年、前年团体总分获三等奖的基础上,今年获得化学、物理两个团体总分二等奖,实现学校历史的突破,也是萍乡市历史上的突破,江西赛区第一次在萍乡举行颁奖大会。但与获得一等奖的学校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再接再厉,朝着化学、物理向团体总分一等奖冲刺,数学和英语向团体总分三等奖发起冲刺。

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予以个别重点培养,一以贯之,让他冒尖。有个性的学生要学好两本书,即一本教材、一本竞赛课本;把握好两个时间,即课堂和在家的时间;挖掘两个智慧,即老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牢牢打好富有个性的学科竞赛品牌,树立榜样,予以奖励。

2.注重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我校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我们就充分挖掘、发挥其熏陶功能。萍乡于1801年在文昌宫捐资兴学六堂:兴贤堂、乐英堂、尚宾堂、育才堂、乐泮堂、劝贤堂。为传承文昌宫丰厚的历史文化,我校每届有两个教学班以此命名,今年为兴贤班、乐英班。以此来弘扬历史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振兴赣西文化堡垒,为萍乡培养更多拔尖人才。

3.寻求德育个性化课题实验的新突破,保证7%以上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有效性。在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前提下,发挥班主任的主体作用,发挥班级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发挥好党员结队联系的传统作用,确保全校学生幸福扬鞭驰骋。◆(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

猜你喜欢

幸福感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