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9-10-20龙莲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鲁四祥林嫂创造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的第四条明文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而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也写道:“教课之本旨,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诱导于何处呢?主要在于诱导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思维。而在人的所有思维类型中,创造性思维又是最高级最复杂的思维活动。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方式,它需要综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某些创新意识,并经灵感思维的火花点燃,且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对此种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中形成创新成果的综合思维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太重视知识的硬背呆记,太依赖所谓精确化的考试,这极不利于学生创造灵感的产生,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拓展这一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有知识的累积

不形成语文知识网络系统,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都未掌握或未形成,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产生。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学,其知识的累积极为重要。拿阅读教学来说,识字、积词、识词义等是基础,理解句、段、篇的能力是基本能力,掌握各种表达方式是阅读各类文体作品的关键,没有这些知识信息的输入与储存,谈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

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设计的学习语文基本知识的“知识树”,实际上就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的信息网络系统。只有形成了全面的语文知识网络系统,才能使创造性思维之花在这个信息之网中开放。因为只有这个网络才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广性、开放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知识面广,才能使思维发散,铺得开,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只有在大脑中积淀丰厚的知识信息,才能提高感受力,深入认识,激发灵感,产生创造思维。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创造性思维的潮涌必须是“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知识的累积。

二.发展创造性思维要创设良好情境

有了知识累积,则有了创造的基础。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还需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这里所说的情境是指两个课堂里教学双方的良好学习氛围。即课内要创造出一种热烈切磋的气氛,课外要有一种勇于探求的精神。智慧只有在智慧的碰撞中才会发出动人的火花。

课内语文教学活动,要引向思维的深化,使学生有超越课堂教学要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内的热烈切磋讨论气氛是重要的,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对祥林嫂的形象有了整体性认识之后,集中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谁杀死了祥林嫂?学生讨论十分热烈,趋向一致的意见是:鲁四老爷杀死了祥林嫂。但也有学生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是整个封建制度。理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流毒反映在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不仅统治阶级内部有鲁四老爷和四婶这样的维护者,而且被统治阶级也受着很深的影响,例如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小叔子、大伯等,他们虽不同于鲁四老爷,但也参与了迫害祥林嫂的活动,因此,从本质上说,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是吃人的封建制度。有个学生甚至联系到电视剧《轳辘、女人和井》中枣花娘的死这一新时代的悲剧,然后阐述道:虽然时代不同了,制度大变了,但封建意识仍然可以杀死人!这些,无疑具有一定的创见。课后,甚至有学生能用多种交换变化的影视蒙太奇手法写出《鲁镇除夕》的电视剧本来,不仅再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且用对比手法淋漓尽致地铺染了鲁四老爷家除夕的祭祀欢庆的情景。这种创造性想象,无疑是小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入境之深,不仅是想象作用,如果没有某种灵感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重新创造的作品的。

而课外的世界更是广阔的,大自然的美、广阔的社会人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极好的环境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这一点,他不断重复表述他的一个思想:大自然是儿童智慧的永远源泉。他认为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儿童从周围世界中获取最初的真理,并创造性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所以他创建了“蓝天下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在四年内经常不断地每周两次把每一组学生带到葡萄园、绿草地、田野、溪边、村外小山丘……在这样的“蓝天下的学校”上思维课。在这种特定的情境氛围下,学生就会产生某些灵感思维的火花,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三.发展创造性思维重在启发学生的灵感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太重视死知识的硬背呆记,太依赖所谓精确化的考试,因此极不利于学生创造灵感的产生,甚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启发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启发学生的发散与辐射思维,摒弃某些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死板考试。

首先是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散,只有多向发散,才可以使学生思维广阔,思维扩散,超越常规,求异探新。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作文时,以树根的联想为题,学生从扎根深因而枝繁叶茂到树根与树根交错盘结,多方发散,再联想到人在生活中的群众关系乃至如树根般交错盘结的不正之风等,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性地写出一批好作文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方法上就不应使学生固守一隅,而应结合联想,激发灵感,朝多个方向——无论顺向逆向,还是多向辐射——发散开去。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发散中有选择地辐合集中。只有发散与辐合结合,求异中求同,对立后同一,才能是全面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才能使启发后产生的灵感思维导向形象或抽象思维的创新。例如特级教师欧阳代娜在讲《最后一课》时,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韩麦尔先生在写完“法兰西万岁”几个字后,是背向学生,还是面对学生?这个问题无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看法各一,讨论热烈,表现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散,最后教师导引学生从韩麦尔的整体形象塑造中辐合集中,她认为:还是背对学生好,因为韩麦尔先生是位爱国者,这最后一课使他心绪激荡,他肯定是含泪写下这几个字,但又不愿意让天真无邪的孩子看到他的眼泪,所以背向学生,很久也未转过身来。这是十分有见地的,虽然这里不能说是学生总结的答案,但这种导引无疑要引起学生进一步深思,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龙莲明,湖南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生班毕业,现任教于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

猜你喜欢

鲁四祥林嫂创造性
《祝福》续写2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悍妇
当喜儿遇到鲁四
也谈鲁四老爷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