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鲁四老爷

2009-09-28李玉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9期
关键词:鲁四乡绅礼教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作为鲁镇有头有脸的人物,历来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上剥削雇工、思想上恪守旧道德的封建地主形象,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应该对祥林嫂的悲剧负责任。在今天,当我们尽量去除阶级色彩来打量这个人物时,也许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鲁四老爷,并由此更清楚的认识到《祝福》的主题。

在作品中,鲁四老爷首先是作为一个老监生出场的,可以说是当地的一个有权有势有钱的乡绅。监生,是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是未通过科举考试的人进入仕途的另一种途径,即便不进入仕途,也可以在乡下抬高自己的身份。虽然《祝福》所讲的时代已经是民国以后了,鲁四老爷也不再像严监生那样可以拿着自己的名片让官府打别人板子,但仍然有一种遗威存在。像卫老婆子对四老爷毕恭毕敬,开口闭口“府上”如何如何,人们也多尊称之为四老爷。而且在清朝,监生是“捐”的,这最起码可以证明鲁四老爷家里还是比较有钱的。另外,鲁四家雇得起女工和短工,备得起场面排场的祭祀,经济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鲁四老爷可以自居为有身份的人,可以对于冒犯自己的尊严的人说“可恶”,卫老婆子就不得不道歉。

当然鲁四老爷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讲理学”,注重礼教。理学最核心的思想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这种思想下,家族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必须依附于宗族,服从“父亲”的权威。故而,尽管时为鲁家佣人的祥林嫂被人劫走,很是伤鲁四老爷的面子,气得他老人家大骂“可恶”,“然而”祥林嫂毕竟是婆家的财产,她婆家捉逃走的人回去,也是理所当然。另外,礼教中人多是重视贞洁的,四老爷一听说祥林嫂是寡妇都皱眉头,再嫁亡夫后来投奔,更是斥之为“伤风败俗”,不准参与祭祀的准备。这一点,被很多人认为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认为他是凶手。但是,四老爷之所以拒绝祥林嫂参与祭祀,更多是出于宗族制度下对祖宗的重视,“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现代人对于可能觉得此类理由有点荒谬,但是在事死如事生的当时,不让祖宗做饿鬼对尽孝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鲁四老爷的这些东西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能过于苛求。

尽管鲁四老爷是当地的绅士,有钱有势,但又与有些文学作品中穷凶极恶的地主形象有所不同,待自己的雇工还是不错的。说是经济压榨,鲁四老爷与周扒皮简直不是一个等级的,鲁四老爷也不像《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那样打骂阿Q,更没有像黄世仁那般抢占民女。虽然大多人认为工钱一个月才五百文是很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还是有一定相关的,在我们并不清楚当时当地五百文的购买力情况下,并不能武断地说经济待遇如何。值得比较的是,祥林嫂刚进鲁府是“低眉顺眼”,而在鲁家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便满脸“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见祥林嫂在鲁家工作心情比较好,应该没有受到精神上的虐待,物质待遇也不错。虽然祥林嫂婆家在一定程度上是她的的家,鲁家是工作的地方,但显而易见祥林嫂在鲁家过得比在婆家过得舒坦多了,就从这一点看,单单指责鲁四老爷的经济剥削是不公道的,这种雇佣关系其实是双赢的。至于有不少人说鲁四老爷把没有利用价值的祥林嫂扫地出门是残酷的。但毕竟即便在现代社会,雇主不可能养着不创造劳动价值的雇工,那不符合等价交换,更加不利于提高效率。鲁四老爷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有人情味的地主,他的雇工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都还不错。

另外,即便鲁四是当地乡绅,凡事爱摆架子,但还是有尽到一个作为乡绅的责任的。我们现在看乡绅地主,大多是从剥削压榨政治统治的角度来理解的,但是在当时,政府的统治还没有渗透到乡下,乡绅在维持地方秩序方面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乡绅一方面是代表政府要求乡民服从,另一方面还要作为乡民利益的代表向政府提要求。最为经常的是,他们要维护当地的秩序,做一些调解和善后的工作,比如办学堂啊、收殓无后的老人等。鲁四老爷最让人批判的一点便是认为祥林嫂死的不是时候,所以骂她“谬种”。但是,为什么别人要向鲁四老爷报告祥林嫂的死讯而且鲁四老爷很愤怒呢?我们要注意的是,祥林嫂在鲁镇是个无依无靠的异乡人,她死了是没人给她收尸的。要入土为安不仅需要钱,还需要人操心。这往往是乡绅的职责,而鲁四老爷作为当地名流、她曾经的雇主,此时极可能的被要求负责了。大家聚在一起“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这议论的,就是祥林嫂的丧事吧?若非如此,不至于让在尊严被冒犯的情况下也只是皱下眉头、说声“可恶”的鲁四老爷如此不顾身份的“且走且高声说”那么多的话,毕竟跟一个不相干的死人计较还是掉身份的行为。但祥林嫂让鲁四老爷在祝福将近时考虑如何为她收尸,在极重忌讳的人看来,是会带来一年的不顺利、不吉庆的。如此才可能激的鲁四老爷恼羞成怒。可见,鲁四老爷作为当地乡绅,还是履行了其保护乡民的责任了的。

总体而言,鲁四老爷虽然重视礼教,但也是其教育背景使然,很多宗法思想的影响,也有其时代的特性;作为一个地主,他待自己的工人还是很不错的,既不在经济上过于克扣他们,也不曾在精神上进行虐待或肉体上进行折磨;作为地方乡绅也起到一定的维护当地秩序责任。而且,他并不对祥林嫂的死负有直接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悲剧不需要负任何的责任。祥林嫂悲剧的形成,既有其社会经济原因,也有思想文化的原因。所有这些原因,都与鲁四老爷脱不了干系。

祥林嫂之死,有着经济方面的原因,用鲁四老爷家人的话来说,是“穷死”的。祥林嫂是因为失去劳动能力而被解雇,并进一步沦为乞丐饥寒交迫而死的。假若祥林嫂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不受饥寒之苦,断断不至于老的那么快,死的那么早,那么凄惨。当然,这些经济问题的形成,是有着社会原因的,那就是备受人们批判的夫权。祥林嫂在婆家过得极不如意,因此逃了出来。她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帮工,还是过得可以的。要是她的婆家对她没有所有权,没有抓她回去的资格,祥林嫂还是可以继续嘴角浮着笑容在鲁四老爷家帮工,不会被雇主嫌弃赶出去。但在夫权制下,祥林嫂只是夫权制度下婆家的一个牲口,婆家为了钱可以卖掉她,而她则因为再嫁被人斥为“伤风败俗”。她第二次投奔鲁四老爷家,也是因为夫亡子夭,被丈夫的哥哥扫地出门。要是在现在,祥林嫂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土地和房子都是她自有的财产,与大伯何干?有这些财产,她再坐地招夫,生儿育女,还是有她的生路。但是,夫权制下,妇女是没有继承权的,所有的财产都是男方宗族所有,她既不再是男方的妻子,也没有再为男家抚养后代,自然因为无用而被赶出家门。从而导致她再次过上背井离乡仰人鼻息的生活。

若仅仅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压力,祥林嫂也许只会消沉,但束缚她更多的是封建礼教思想。祥林嫂因为不被允许参与祭祀而灰心,因为地狱的恐吓而害怕,因为无法赎罪而失去希望生无可恋死有所惧。正是这些礼教上三贞九烈思想的影响,从精神上彻底的击垮了祥林嫂。准备祝福的时候她无法插手显得手足无措;听说死后要被分成两半,“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捐了门槛后“眼光也分外有神”,很高兴;等到祭祀时还是不能够插手,那时才算是明白,她的罪,是没有办法被原谅了,脸色“变作灰黑”,再也没有生的希望。人因此而变为行尸走肉,失去了为主人效劳的资本,导致了自己后来经济上的困窘。如果说这些直接的因素导致了祥林嫂的精神上的负担,那些因为讥笑她的“不贞”、疏远她、孤立她的杀人团则是在人格上打压了祥林嫂做人的尊严。当然,这些受礼教影响的人对她精神上的虐杀只是外部原因,而祥林嫂自身相信贞烈、被礼教所愚弄才是精神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鲁四老爷,是没有直接参与祥林嫂经济上的掠夺,精神上也只是疏远她,并没有像柳妈那般恐吓她。但是,鲁四老爷一直是站在对祥林嫂施恶者的一边。他是夫权的支持者,从他对祥林嫂婆家抢人的行为默许就可以看出来,思想上,也是对祥林嫂的伤风败俗行为极为不满。而且,鲁四老爷作为当地乡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乡民的思想和行为的。假如没有鲁四老爷的默许,当地人还是不敢那么取笑鲁家的下人的。

社会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受思想文化的影响的。正是礼教的影响让夫权处于合法的地位,让祥林嫂的婆家及后来的大伯站在道义和法律的至高点上。而鲁四老爷和那些乡民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充当礼教的代言人和工具。我们只有全面的看待鲁四老爷这一形象,看待鲁四老爷与祥林嫂悲剧形成的关系,才可能更深刻的认识到“礼教吃人”的主题,而不是让阶级偏见蒙住我们的眼睛。

李玉新,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鲁四乡绅礼教
明清儿童礼教的兴起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
从鲁四老爷的“胡子”说起
抓住人物描写的“牛鼻子”
——以《祝福》中三处细节描写为例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画痴
一壶酒与一活鹅
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
悍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