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

2009-08-13龙海明欧阳娟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年4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

龙海明 欧阳娟

摘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要以政策为导向、以科学发展为抓手、以信用文化培育为目标、以完善功能为基点充分调动各信用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的局部率先进化。

关键词: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3-7217(2009)04-0065-04

一、引言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怎样使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如何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核心示范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应运而生。

大河西先导区作为“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其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以聚集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潜能、实现创新价值为灵魂,以构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互相合作的创新体系大环境为特色,立足大河西,对接长株潭,带动湖南省。努力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社会样本,把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名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园、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信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二、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大河西先导区的投资软环境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增加投入是以资金的安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社会信用已经成为衡量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优化投资软环境,更好地吸引外商、民间等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地方经济的“血液循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创新,要真正实现“到2020年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构建起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将进一步促进大河西先导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以交易主体之间互惠互利、诚实守信为基础,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是仰赖信用而得到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因此,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社会信用发展状况的优劣一定程度决定了大河西先导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到2020年,大河西先导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将跻身于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地方年财政收入达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 000元和40 000元以上。显然,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保证,就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的经济目标。

(三)充分发挥金融在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中有效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

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是以良好的信用为前提的。银行经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比较少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支撑。只有保持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确保资金循环的链条不中断,金融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的总体功能构架为:“一核、四区、三带”。“一核”是由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滨江新城构成的区域核心;“四区”指现代服务区、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产业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三带”指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发挥好先导区的总体功能,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金融资源。因此,健全信用体系、优化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体系发达、繁荣的基础,是大河西先导区资源有效配置最重要的平台。

三、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化强,涵盖范围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检法、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都与信用环境建设息息相关,应整合各方力量,明确职责和分工,齐抓共管,使信用环境建设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

(一)以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不再是代替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是要通过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要担负起引导、规范、推动行业和群体信用建设的重任,用政策引导行业群体信用建设的方向,创造信用需求,疏通信用资源共享渠道;用规则条例规范行业群体信用建设的行为,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用行动推动行业群体信用建设持续改善。

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综合发挥社会资本维度和正式制度维度的效力,特别是发挥以政府为主体的正式制度效力,率先建立起大河西先导区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系统的初期建设由政府进行扶持,建成后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法律、法规许可和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符合资质的信用征信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严厉查处和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一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行政性惩戒,如有关政府部门公布“黑名单”、“不良记录”等。二是由政府专业监管部门做出监管性惩戒。这两类惩戒都是由政府综合管理或专业监管部门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依法追究责任等行政管理手段,惩罚或制止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三是由司法部门做出司法性惩戒。主要是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使失信者付出足以抵补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代价。此外,建立对信用服务企业的惩戒机制也非常重要。要明确信用服务行业规则,提高其行业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自身就不讲信用的信用服务企业,出现失信行为、造成严重损失的,不仅要承担无限责任,还要令其永远不得再从事这个行业。

(二)以科学发展为抓手,激励企业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

企业作为大河西先导区经济活动的细胞,是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基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用建设,视信誉为生命,要创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诚信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经营管理企业的自觉性,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企业要切实履行合同条款,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得在经济活动中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企业要确保财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和及时性。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行为。

(三)以信用理念培育为目标,发挥个人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诚实守信作为市场经济对其主体的基本要求,最终要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中。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要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公约》为基础,贯彻以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全民道德教育,营造和形成“以诚信为本”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良好社会风气。充分利用声、像、图、文各类传媒,宣讲建立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信用建设大讨论,加深思想认识,提倡诚实信用,反对失信欺诈,对不良信用行为口诛笔伐,给不良信用行为者曝光。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营造一个信守承诺、珍视信誉的社会经济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道德风尚的提高。

(四)以完善功能为基点,发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信用的范围与功能在不断扩大,在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客观需要加快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在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很容易地被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通过征信公司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得知,失信企业同其他企业开展业务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社会中介机构本身信用程度不高,常常提供不真实信用信息,不能起到客观公正的中介和咨询作用。全面整肃信用中介机构,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其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失信的中介机构,是建立正常信用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要着力培育出一批新型的且信誉可靠的咨询公司、信用调查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估价公司等中介机构,提高其评估、调查资信的可靠性,提高其对社会披露信息的可信性;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立法,明确其对失信结果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同时,通过立法允许根据企业或个人需要,对交往对手的信用情况进行专门调查,提供专业征信服务,提高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交往中信用判断的准确性,排除失信者。让这样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成为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名副其实的监督者。

四、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充分调动先导区各信用主体的积极性

1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政令畅通。行政机关应当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应当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不得为经济组织担保和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办的必须按规定脱钩。行政机关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应当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及时消除。湖南省已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了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即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信贷服务为重点)、工商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市场监管为重点)、省公民信息管理局的“公民信息数据库”、“湖南信用网”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三库一网”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核实身份信息、查询信用记录提供了极大便利。信用记录,成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企业和社会公众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社会诚信的促进作用开始凸现。

2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树立效益第一,信用为本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者的信用意识,增强维护企业信用的自觉性,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行为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监控,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网络查询功能,通过人民银行已建立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企业(贷款人)的资信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利用财政、审计、金融监管、税务、工商、质监、公安、司法等部门现有的监控系统,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监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全面构建先导区信用评价机制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信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考核,对各类信用主体形成一种刚性的约束机制,使其自觉维护信用、珍视信用、慎用信用。信用信息的市场化是大河西先导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客观基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人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维护和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充分发挥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重点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建立健全中介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惩戒和管理制度,促进信用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推进先导区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是指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信用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要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配合《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各种媒体应加大对信用观念、信用立法、信用制度的宣传和典型示范,信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可开设“信用管理”必修课程,加强与信用工作有关业务、技术和人才培训工作。湖南省已逐步在公务员培训中增加信用知识课程和内容,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用意识。深刻认识信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标准,也是一种资源,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本,必须加倍珍惜和保护,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让保护信用环境的意识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深入人心,形成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内生因素和力量。

(四)加大失信打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信用环境的优化,除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市场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打击力度,增加失信成本。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政府部门的惩罚机制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一是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做出市场性惩戒。主要是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格限制。二是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主要是使失信者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湖南省逐渐加强了“湖南信用网”、“湖南公信网”对信贷、纳税、产品质量、合同履约、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枪手”、“老赖”以及制造或使用假身份证等不良信用信息的披露力度。当失信比守信会付出更大代价的时候,一个诚信社会的出现也就为时不远了。当然。信用思想、信用意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信用思想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全民动员、协同联动、多管齐下才能卓见成效。我们要通过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违信背约可耻的良好氛围,强化诚实守信的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形成维护信用环境的强劲动力,把信用思想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董恒富,关于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07,(2)。

[2]李晓红,中国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林廷生,政府应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J],济南金融,2006,(12)。

[4]白世春,构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J],中国金融,2002,(11)。

[5]金维虹,论社会经济信用环境建设[EB/OL]。

[6]袁新民,王才忠,信用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N],湖北日报,2002-03-26。

[7]李裕琢,曹燕红,关于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6,(12)。

[8]王学敏,我国信用环境问题透视[J],理论导刊,2003,(6)。

[9]李海燕,郭净,信用环境建设的途径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视角下中职教育免学费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两型社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两型社会”视角下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加快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绿色经济的问题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两型学校建设是一项长远战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