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2015-03-11罗桓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罗桓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保护气候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是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对湖南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影响,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及技术力量等方面分析了湖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未来。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长株潭

中图分类号:F127;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74-02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按照我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降排指标,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建设湖南省“两型社会”的当代价值

湖南省借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在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与决定,正式标志着湖南省启动了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为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拉开了序幕。

发展低碳经济对湖南省意义重大。湖南省是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对能源依赖程度比较高。而从能源结构上看,湖南省少煤、无油、无气,属于能源输入省份。在这种资源禀赋条件之下,湖南省发展以开发新型能源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不啻是突破资源瓶颈的最佳选择。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有自己的优势。湖南省低碳能源极为丰富,全省水力蕴藏量占全国水力蕴藏量的2.27%,太阳能总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7%,境内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 222.03万千瓦,风能资源潜在技术开发量为18.4万千瓦。湖南省碳汇基础比较坚实。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86%,在全国排名第五,未来还有较大潜力。

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赢得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是争取更多合作支持的重要手段。随着低碳经济的全球化迅猛发展,率先开发并掌握相关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经济的领先者和主导者。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利于湖南省在新一轮低碳国际机制竞争中,打破发达国家的涉“碳”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促进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赢得更大的未来优先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体现了建设“两型社会” 的核心内涵——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首先要实现低碳生活,才能最终获得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这就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内涵。综合而言,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二、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1.传统经济基础较好,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潜力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 2005 年湖南省经济发展处于起飞准备阶段,农业化学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启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是一种粗放式低技术发展方式;2005 年后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属于常规制造技术集约式发展方式。当前,湖南省已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到了工业社会,湖南省工业化已进入起飞中后期阶段,这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都是一个历史性大跨越。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长株潭地区合计实现GDP 9 4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2.6%,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3.1%。

长沙市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提出“长沙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断增加”。株洲市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关停18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万元GDP能耗下降也取得较大进展。湘潭市在2012年《湘潭市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中提出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削减废物排放量。主要的政策手段有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环保专项基金、产权保护、清洁发展机制(CDM)等。

2.经济格局中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占主导

2010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5 902.12 亿元,增长 14.5%,同比提高 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 339.44亿元,占 14.7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 313.56亿元,占 45.9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 249.12亿元,占 39.30%。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51%,说明湖南省传统农业的比重还较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81% 和3.7%。

据湖南省统计局资料,2009 年湖南省单位 GDP 能耗为 1.202 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居第15位,在中部六省居第4位,比全国单位GDP能耗1.077 吨标准煤/万元高出0.125 吨标准煤/万元。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规模企业所占比重很高,全省 39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6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9个行业,占到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0%。2010年,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20.7%,比全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快7.2%。工业增长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度依然较高,高耗能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1%。高耗能行业个数占全部大类行业的15.8%,但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工业领域是全省能耗大户。2011年全省10大优势产业中,高能耗行业占了6个;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4.9%;受设备、工艺等影响,湖南省原煤生产、水泥生产的单位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010年湖南省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2.3%。2010年度湖南省百强企业中仅有16家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产业,而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零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业收入为681.79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0.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总额为1 004.71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的12.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润额为60.48亿元,占到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20.2%。

近40年来的事实证明,技术因素确确实实在减少生产的资源消耗上贡献率较大,并发现了新的可替代能源,寻找到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的发展道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促进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扩散对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水平、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数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三、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以,低碳经济模式就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低碳技术、低碳生产、低碳产业、低碳市场和低碳消费等方面。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转变,走出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误区。省政府要合理进行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建立并完善政府的考级考核体系,制订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的评定,主要以GDP、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消耗水平、经济效益、环境保持及改善程度、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作为指标来计算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合理。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核心是要低碳化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优化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湖南省低碳技术的亮点是电动车辆、混合动力客车、风电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太阳能应用技术、电气牵引技术、绿色煤电技术和核电用泵技术等。此外,生物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副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和低碳物流技术也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具备突破的基础和大发展的条件。应该集中资源,充分发挥这些技术优势,加快向新兴产业转化,并把其做大做强,成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主导性产业。

最后,引导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是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数地方领导和群众不熟悉,急需组织低碳经济专题学习和开展相关科普工作。为此,要多利用新闻媒体倡导节约消费理念,特别应在大学生及中青年身上下工夫,他们作为消费主力军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及辐射作用。消费生活方式反映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从而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茂松.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1,(3).

[2] 袁凌,南红娜,李艳萍.低碳发展:湖南百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J].系统工程,2010,28(11).

[3] 杨玲.长株潭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金融支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刘敏,刘焕新.湖南发展低碳消费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5]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10).

[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